漢闕 第10章 七月己卯
更新:03-31 08:25 作者:七月新番 分類:軍事小說
七月二十一,從日出到日失,大半天時間,懸泉置里外三十多個人都在忙碌,進進出出,每個人手頭都有任弘安排的活。美國小說網 https://www.gogogous.com/
任弘才檢查完傳捨出來,東廚庭院那邊,已經快剝好羊了。
懸泉置剝羊,一貫是羅小狗來做,卻見他用刀子在羊後腿上割開個口子,再用木棍插進去,捅出一個氣道,一手扯着割開的羊皮,一手把着羊腿,便用嘴往裏吹氣。
聽起來簡單,要做好卻難,一般人忙活半天,羊皮卻一點動靜沒有,既需要強壯的體魄,更需要恰當的技巧。
這羅小狗肺活量極大,只見他腮幫子鼓起老高,吹幾口氣就敲打幾下羊皮,一會兒便把羊吹得全身鼓了起來,好似一個皮囊,四腿朝天,蹬的直直的!
而後才能開始剝,在羊腹和羊腿上開縫,沿着胸腹部挑開皮層,拉開被挑開的皮邊,開始拉扯,因為羅小狗力氣大,一會便把羊皮扯了下來。
整個過程不過半刻,可謂一氣呵成。
接下來,就是夏丁卯表演的時間了。
羊被懸掛到院子裏那株胡楊木上,將剝好的羊頭朝下倒掛,夏丁卯用刀子先剖開腹腔,把羊肚、羊腸子等拽出,而後卸下羊頭,羊頭通過喉管和羊肝、羊肺連在一起。
至於羊身,被放在木頭大案上,夏丁卯動刀的速度很快,力道也足,且對羊的各個部位、骨骼爛熟於心,或沿着骨縫划過,使骨頭分離,或揮動小斧猛地劈下,如此三下五除二,一頭羊便剖解完畢。
夏丁卯又招呼眾人收拾下水,羊肚、羊腸雖然污穢,卻是平民百姓最常吃的肉食,可不能浪費了。
任弘在旁鼓掌道:「昔有庖丁解牛,今有夏翁解羊。」
夏丁卯滿手血污,讓旁邊的人幫他擦汗,笑道:
「按照君子給的菜譜,要殺三頭羊才夠啊,這已是最後一頭了!」
傅介子的使團人數多達二三十人,還可能有同行的西域使節,米麵懸泉置不缺,但肉蔬可得備足嘍。
西域使節倒是無所謂,任弘想的是,對奔波歲余的使節團,可得好好招待。身處絕域,面對種種艱難險阻,饑寒無時,可不是容易的事,是值得好好犒勞他們。
任弘從正在院子裏清洗韭葉、葵菜的置卒旁路過,對夏丁卯道:
「傅馬監和官吏們自然要好酒好肉,使團里的普通兵卒,也得讓他們吃飽吃好。」
「要讓他們覺得,回到懸泉置,就像是回到家,這就叫賓至如歸。」
如此說着,任弘走進了廚房,常年煙熏火燎,這兒的牆壁永遠是黑乎乎的,屋頂的橫樑上,還掛有肉禽之類,幾隻被灶火熏得黝黑的風乾臘雞……
廚房裏最重要的位置,便是長方形的高台土灶,跟後世北方農村的灶沒啥兩樣。
並非每次做飯前,都要用火石或銅鑒取一次火,在懸泉置,廚房的兩個火塘必須時刻着着。看火人不斷往裏添加細小的枝葉枯草,維持它的燃燒,做飯前,庖廚只需要用火鉗夾個火炭往灶台處一放,便可重燃烈火。
火塘的熱量也不能浪費,往往放置着腿長襠深的三足陶壺、四足陶鼎,陶壺燒着熱水,燒好一壺再加滿一壺,陶鼎里正煮着豬肉。
畢竟是大吃貨國,從夏朝起,吃飯的傢伙們便是禮器,鼎是煮肉的,簋說白了,就是造型別致的飯桶。至於天子諸侯的九鼎八簋、諸侯的七鼎六簋,無非是有資格吃幾桶飯的區別……
作為禮器之王,鼎在朝堂上,尚有一席之地,偶爾從河裏挖出個古鼎,就是大大的祥瑞,漢武帝當年甚至為此改元「元鼎」,任弘琢磨着,這要擱到後世,年號就得是「元鍋」了。
但在民間,鼎卻日漸式微,淪落到只能呆在火塘邊,竟上不了灶台了!
反而是釜大行其道,那高灶台上的四個灶眼上,除了一個正蒸飯的甑(zèng),另外兩個則是圓底而無足的釜,熬煮着羊肉,已經爛熟。
釜的模樣,和後世煮湯的鍋已很相似,比起三足的鼎,它能更有效使用火力,節省時間和燃料,這一點頗受平民和軍隊喜愛,秦末時,項羽就使出了必殺技「破釜沉舟」,打贏了巨鹿之戰。
人類身體不再有大的改變,但工具卻一直在改進,從鼎到釜,但這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