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九六零章 必勝
更新:10-19 18:44 作者:哼哈大王 分類:軍事小說
這個所謂的大筒,其實有點類似於大明朝製造的重型火繩槍九頭鳥,也就是許多史料里所說的抬槍。
崇禎十二年,楊振率隊從寧遠出發北上,救援松山城的時候,隊伍里就曾經攜帶使用過這種重型火繩槍。
其射程比一般火繩槍要遠很多,其威力也比一般火繩槍要大很多。
但是它比較笨重,一個人使用不了,需要兩三個人配合使用,所以號稱抬槍。
楊振在原來的寧遠先遣營時期,曾經編列過一個抬槍隊。
但是後來主力移防金海鎮以後,抬槍隊留在了松山城,編入了楊占鰲的麾下。
現如今如果那些抬槍還在的話,應該已經跟隨楊占鰲移防到安州城去了。
當然了,楊振這次率軍攻伐倭奴國的一些沿海地區,也想要看看倭奴國這邊有些什麼樣的火器。
如果他們的大筒,也就是重型火繩槍真的很有威力,那麼楊振也不介意重新編練一些抬槍隊,甚至是一些抬槍營。
當然了,除了鐵炮、大筒這些較常見的倭奴國軍用火器之外,楊振在後世的時候也聽說過一些倭奴國所用的別的火器,比如什麼國崩,什麼石火矢,什麼焙烙火矢之類的。
楊振明白,倭奴國所謂的石火矢,其實就是火炮。
而它們所謂的國崩,則是石火矢的一種,而且是照着佛郎機後裝子母炮仿製的一種青銅火炮。
國崩這個名字是真的難聽,但最開始從葡萄牙人那裏得到佛郎機炮並進行仿製的倭奴國大名大友宗麟,見其威力大,能擊破城牆,便將其命名為國崩。
從此,但凡比大筒大一點的管狀火器,也就是各種類型的火炮,在倭奴國就叫國崩了。
至於焙烙火矢,又叫焙烙玉,是一種類似於宋元時期震天雷一樣的火器。
在倭奴國,焙烙指的是有柄的陶罐,而焙烙火矢,則是在焙烙里裝填火藥然後用於投擲的火器。
但是,焙烙玉跟楊振所知道的手榴彈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焙烙玉是一種易碎裂的燃燒彈。
倭奴國各地藩主大名使用它的目的,不是利用其爆炸的威力炸死炸傷自己的敵人,而是為了點燃燒掉敵人的戰船、房屋和城樓。
倭奴國多硫磺,因此在黑火藥的配方中比較捨得用硫磺。
所以它們的黑火藥配比跟大明朝以及泛海而來的洋夷都不同,硫磺的比例很大,爆炸的威力不行,但是能很好發揮其放火燃燒的作用。
「這個,國崩或者石火矢,卑職也不太懂,總之卑職臨行前並未見到倭奴國船隊使用像我們船隊那樣的火炮。」
對於楊振突然提出的問題,林重蕃先是一愣,緊接着就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但是說完火炮的問題,他馬上就又補充道:
「不過,都督提到的焙烙火矢,卑職在當夜離開以前,倒是從五島盛清的嘴裏,聽說過這樣的火器。根據五島盛清所說,咱們在平戶港的那些船隻,恐怕多數就是被這種火器所燒毀!」
「嗯。」
楊振聽完林重蕃的回答,知道林重蕃其實也是一知半解,並不完全熟悉倭奴國各藩軍隊的火器情況。
但是,從林重蕃的回答之中,楊振也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正在反攻平戶島的倭奴軍隊的裝備情況。
他們雖有號稱鐵炮的輕型火繩槍,有號稱大筒的重型火繩槍,甚至有用於投擲放火的焙烙火矢,但是,令楊振放心的是,他們的船隊並未裝備火炮。
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至少被松浦氏糾集起來反攻平戶島的這個倭奴船隊,並沒有裝備火炮。
「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反攻平戶島的倭奴船隊,炮沒有我們多,船沒有我們大,而且他們在明,我們在暗,只要我們趕在平戶島上的戰事結束前抵達戰場,我們必勝!」
楊振這麼一說,跟在周圍的李祿、仇廣義、張國淦、嚴省三等人立刻就明白了楊振的意思,當下不約而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