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 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
更新:09-14 06:03 作者:衣冠正倫 分類:軍事小說
正當唐蕃兩國精銳游弈部伍圍繞赤嶺展開激烈搏殺的時候,距離湟源幾十里外的鄯城也為之擾動。
作為隴右屈指可數的大城,鄯城本就是人物集散、消息雜匯的所在。儘管他們不敢擅上前線,窺望兩國交戰的詳情,但也感受到戰爭的陰雲變得越來越濃厚。
特別源源不斷的軍伍與物資路過鄯城前往湟源大營而去,更是讓觀者為之心神不定。人們就算不能輕易探知到軍國要務,但過往的經歷也都很難忘記。
過去這些年由於吐蕃的不斷侵擾,隴右並不太平,但有河源軍堅守赤嶺一線,吐蕃的軍隊也很難直接入寇隴右本土。
所以儘管此前頗有雙方將要開戰的傳聞,但對鄯城的影響比較小,來來往往的民眾們對河源軍以及其統帥黑齒常之也都深具信心。
朝廷增派人物支援河源,本來應該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戰爭無非人馬錢糧而已,河源軍積攢的資本越雄厚,自然也就意味着隴右就越安全。
但對許多長在此邊活動的人而言,卻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好現象,此類畫面似曾相識。諸如舊年的大非川之戰、承風嶺之戰前夕,都是如此,但結果傳來的戰報卻是讓隴右震驚、人人自危。
當同樣的畫面再次呈現於眼前時,很多人便自覺大事不妙,不敢心存樂觀之想,一邊忙碌着收拾行李,一邊忿聲抱怨朝廷何苦又要無事生非,偏要與赤嶺西邊的吐蕃過不去。
在很短的時間裏,鄯城便不復此前的繁榮,市井間陡然變得冷清下來,頗有種人去城空的蕭條感。
當李潼自湟源大營返回鄯城的時候,眼見到這一幕畫面,一時間也是心情複雜,不知該要說什麼。
「吐蕃賊勢窮惡,乃是必攻之敵,不可輕存苟安之意。但使軍心穩定、將士能戰,殿下也不必過於在意這些烏合人勢。」
留守鄯城的劉幽求等人出迎,眼見雍王殿下神情複雜,連忙舉手安慰道。
「小民謀生不以,趨吉避凶也是人之常情。青海兩場敗績揮霍人望,戰端再起,讓人不敢樂觀。此前雖有預見,但卻沒想到對人心撼動如此之深。」
看着城外人煙稀少,即便有一些、也都是駝載着行李家當匆忙離開,李潼心裏暗嘆一聲,越發感覺到吐蕃對隴右的危害之大。
他勒馬於城門處,望着那些出行的人眾,稍作沉吟後才又說道:「這些出行人眾,主要投往幾處?」
劉幽求久在隴邊,對此倒也並不陌生,聞言後便回答道:「無非東西而已,西向涼州姑臧,東往蘭州金城。」
「即刻傳告兩州,做好接應游徙之民的準備,不要讓流寇蜂盜傍道劫掠、殘害人命。必要的時候,可以放開一些驛道供人通行。」
講到這裏,李潼又頓了一頓,望着道路上行過首尾相接十幾架大車,接着便又說道:「並告兩州,凡入境之民,一戶一車。超出此額,每車征錢一百。敢有不繳者,車馬並貨一概收沒!」
聽到雍王殿下前一刻還在憂嘆體恤,下一刻卻突然又轉向聚斂,劉幽求一時間跟不上這思路,張張嘴卻不知該要如何回答。
「往年財貨私儲,官府也不能衡量多寡,趁着今次人貨外浮,當然要繩令規整一下!」
望着那些出行的隊伍,李潼冷笑說道。
往年大非川名將掌軍、承風嶺更集大軍十八萬,如此都接連慘敗。
如今李潼軍勢不如承風嶺之戰,威名又遠不及當年的薛仁貴,大家對他沒信心,對此戰不抱樂觀,不願留在鄯城遭受軍敗波及,對此李潼也能理解。
但理解並不意味着心裏就很爽,老子這還沒開打呢,就一副樹倒猢猻散的架勢,你們這打臉打得有點狠,那也就別怪我不客氣!
真正的平民小戶,他當然不會壓迫,甚至會開放驛道、驅逐盜匪,派兵護送他們前往自以為安全的地境。可是那些一身油水、溜得比兔子還快的傢伙們,他就不打算放過了。
老實說,眼下兵進青海、與吐蕃展開會戰,還是很勉強的。而且此戰還不知會持續多久,且勝負難料,李潼當然要將人物資源運用到極致,也就談不上仁義不仁義。如果打輸了,吐蕃趁機入寇,這些人物資源也要便宜了吐蕃。
眼下赤嶺雖然已經開打,但戰事主要還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