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殖民 第266章 血戰到底戚家軍(上)
更新:07-28 03:16 作者:落爺孤獨 分類:軍事小說
農曆八月六日圍城到農曆九月十九日的假增援,大凌河城已被圍困了四十八天,城中早已斷糧。從城裏逃出來了一個商人,叫張翼輔,他說:城裏邊先是殺戰馬,吃馬肉,馬幾乎殺盡了,開始吃人,當然是先吃手無寸鐵的築城民夫,也吃那些餓死的士兵。惟有幾個大官還有米一二升而已。史載城中正「炊骨析骸,古所未聞。」什麼意思呢,就是用人骨頭當柴燒,把人肉割下來烤着吃。整個城中到處是人的遺骸,到處在燒人肉吃,此時的大凌河已變成了一座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下活生生陰森森的陰曹地府。
皇太極農曆十月七日和十月九日這兩天先後致書祖大壽、何可綱、副將張存仁,勸其速降。但仍遭到祖大壽的拒絕。這時城中的三萬餘人已餓死了一萬多,祖大壽和軍們卻一直堅持着。最直接的原因是阿敏屠城。何可綱認為:投降也是死,不投降也是死,與其投降被殺死,倒不如不屈而餓死,餓死還能留下個忠烈的好名聲。
何可綱還認為,皇太極是一個素無大志之人,本來已打進了京畿,卻又撤了回來,根本沒有一統天下的雄心。金兵征戰的目的無非就一個字「搶」,和佔山為王的強盜們沒什麼大的區別,投降這樣的人將來絕不會有好下場。何可綱的觀點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這是明軍身處絕境仍然堅持不投降的最根本原因。
對此皇太極曾親自寫信給祖大壽,他解釋說:「過去殺遼民確有其事,我深為懊悔,我們早就不那樣做了。至於永平屠城那是二貝勒阿敏所為,他因此也受到了嚴懲,希望你不要存此偏見。但祖大壽等還是不信。
農曆九月二十四日,明朝四萬人組成的援軍終於到了。率領這支部隊的是監軍道張春。張春,舉人出身,在收復永平四城中,表現突出。為孫承宗看好,這次大凌河被圍,孫承宗力薦他掛帥,朝廷派他為監軍道。公元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九月二十七日。大軍過小凌河直逼大凌河城,在距大凌河城十五里處時,與金兵相遇。張春為了扼制騎兵,動用了許多戰車,戰車上配有火器。雙方交戰開始,八旗兵吃了些虧,沖了幾次都未能成功,戰車陣緩緩向前推進。
金兵已經擁了威力無比的紅衣大炮,此時正橫於大道中間,恭候着明軍的到來。待明軍進入射程,四十門大炮先後發射,明軍的陣營當時就亂了,皇太極率軍沖了上去,明軍被殺得節節後退。張春見勢不好。見風勢向東,便使用火攻,火勢兇猛,撲向金兵,金兵被大火逼了回來[8] 。兵敗如山倒,張春想扼制潰逃,可是毫無作用,最後連他自己也被卷進了敗退的大潮中。
皇太極早已在明軍撤退的路上埋下了伏兵,潰逃的明軍們遇到伏兵,大都放棄抵抗選擇了投降。張春和他的三十餘名將領被生擒。總兵吳襄和宋偉僅率數十人僥倖逃歸。四萬增援大軍就這樣土崩瓦解了,從這以後,朝廷再也沒派來過援兵。第四次的增援幾乎是全軍覆沒。
明金雙方殺得驚天動地,但祖大壽在城中按兵不動。絲毫沒有反映,有的史書說,祖大壽是叫皇太極的假增援嚇怕了,已經分不出是真是假,害怕再次上當。城中已斷糧近兩個月,所有該吃的都吃了。不該吃的也都吃了,除了人之外,已經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再吃了。張春又敗了,大凌河徹底陷入了絕境。
主動去救援張春的戚家軍五千多人,也被包圍在大凌河邊一座小山坡上,戚家軍的鴛鴦陣打步兵非常不錯,但是和後金的騎兵對上後,效果就大大的不行了。
(落葉就寫寫這支偉大的軍隊,希望兄弟們能喜歡——為華夏民族戰死的英雄永垂不朽,戚家軍魂浩然長存。)
崇禎七年遼東大凌河新城西三十里的一處小山崗;
空中迷霧重重,偶爾有幾屢陽光刺破蒼穹,斜射到地面,地面上到處是明軍的屍體,也有無數韃子和馬匹的屍體,殘肢斷臂,開膛破肚,這就是人間地獄,連空氣中都飄蕩着濃濃的血腥味,鮮血像小溪一樣向山腳流淌。
「戚少將軍快醒醒,韃子又開始進攻了。」一士兵邊喊邊搖暈在地上的戚皓軒。
戚金的大兒子戚皓軒張開朦朧的雙眼,看看眼前的人,在看看周圍如人間地獄的血肉戰場,到處是穿着古代衣甲的死屍和殘肢斷臂,還有被開膛破肚而流淌出身體的內臟。
戚家軍本來是協助吳三桂防守錦州,張春戰敗的消息傳來,錦州驚恐一遍,無人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