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 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
更新:09-15 18:17 作者:蘭徹二世 分類:軍事小說
練兵大營安排的訓練強度遠遠超過通常的標準,將士們每天的體力消耗都很巨大,因此胃口也就變得驚人。單靠大營調撥的糧食無論如何都不夠滿足需求,所以洞庭湖與湘江的魚肉魚湯,就派上了用場。
偶爾,還有一些去往山林打獵的兵卒弄來一些肉食,改善一下伙食,讓這些淮南兵們堅持下去。
五代時,軍人的地位雖然高,但那只是軍官,普通的兵卒日子並不好過,經常飢一餐飽一頓,肉羹更是難得,當第一次敞開吃米飯,無限提供魚湯的時候,許多淮南軍中悍勇的兵士,都忍不住哭泣起來。
若不是實在活不下去,誰會當兵呢?
而且,五代的武將以及朝廷認為,對於士兵,平常不能餵的太飽,吃穿也不能太好,不然就會養尊處優,打仗時就是畏死,不敢向前。
所以,此時的打仗消耗其實微乎其微,甚至有的節度使乾脆就不發糧餉了,直接讓兵卒打獵捕魚,到了打仗時,就會大肆發放金錢,激發士氣,沒錢的,就會許下諾言,剽掠地方,軍紀極差。
李嘉這种放開手腳,讓士兵大肆吃食的,除了禁軍外,西北軍、淮南軍也是想不通的。
過了數日後,練兵大營的訓練強度也是不斷地提升,已經達到了禁軍的水準,在美食的誘惑下,淮南軍終于堅持下來。
而那些兵油子,貪圖享樂的,李嘉直接斬首示眾,練兵大營的轅門上,掛着數十刻腦袋,在這夏日,已然發臭。有人求情,想放了他們,李嘉不許,這伙兵油子已經不習農事,又憊懶,放走後必定為禍地方,那些巡檢營還不一定奈何住他們,一定要斬首。
白日裏進行嚴酷的訓練,到了夜間,請來的教書先生則會進入軍營,讓這些大字不識一個的大頭兵們,讀書認字。
李嘉要求不高,只需認識一千字,就足以了,而且,這是軍官的提拔標準,都頭、營正,必須會書寫漢字,不然看不懂軍令就完蛋了。而隊正、伙長一類的,則只需要勇武,識字與否,並不重要。
練兵大營的訓練,無外乎左右轉向、跑步,正步,以及一些刀盾、長槍的用法,主要就是讓磨平這些淮南軍的菱角。
至於其他的陣列、軍旗、器械等,自有本來的章法在,穿越者對於軍隊的幫助除了獎賞與基本訓練外,其餘的地方需要將領們主持,其他的想法都是幼稚的,難以實行的。
自炎黃而至夏商周秦漢,每朝每代都誕生於戰火之中。中國古代史,幾乎就是一部戰爭史。無數血戰積累之下,自然會形成先進的軍事制度和軍事管理思想,唐朝的軍陣已然屬於大成。
可以這樣說,天下各國完施行軍法陣勢與唐朝相差無幾,而各國差距甚大,限制軍隊戰鬥力的,就是訓練力度,以及後勤支持。
一月一操能與三日一操,甚至一日一操的軍隊比擬嗎?
數日後,數千西北軍也加入了練兵大營,與淮南軍一起訓練,摻沙子一般,使之打散、重組。
一來,又發生了一件事,在嶺南練兵時未曾發生的——語言不通。
向左轉——
西本軍的將士們感受一下未穿鞋且涼爽的左腳,毅然決然的轉身向左。
淮南兵卒,也一臉迷茫,有往左的,有往右的,更多的是站在原地不動,迷茫的看着前方的後腦殼,似乎在幫他看看有沒有跳蚤——前幾天在湘江的大型洗刷現場,的確舒服。
淮揚話與嶺南話,差距甚遠,簡直雞同鴨講,沒有多少人會洛陽正音的。
所以到了夜間,士兵們不僅要識字,而且還要學習洛陽正音,這是唐朝時期的官方語言,讀書人都需要學習,不然見了皇帝,還要翻譯,豈不可笑?
於是這般磕磕碰碰,練兵大營不斷地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總算維持下來。
一個月後,練兵進展順利,藉此,淮南軍除了五千餘名傷兵留在岳州修養外其餘所有人加上剩餘的西北軍,都在練兵大營中休整訓練。
長沙城甚至有些不夠用,每天跑步的兵卒前頭都能碰到尾巴,甚至還吵鬧起來。
加上一些不足的禁軍回爐重造,湘江畔,待在練兵大營中的兵卒達到了三萬人,每個月的消耗,達到了三萬餘石,加上每天十萬斤的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