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 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
更新:09-15 18:16 作者:蘭徹二世 分類:軍事小說
許多人以為此時的高麗地方千里,一省之地,物產自然是貧瘠的,人口不過一百來萬,但,這只是相對於中原而言,與南漢相比,其實國力相差不了多少。
金、銀、銅、人參、茯苓、松子、毛皮、黃漆、硫黃、綾羅、苧布、麻布、馬匹、鞍具、袍、褥、香油、金銀銅器、螺鈿器具、文席、扇子、毛筆、墨等,都是高麗出口商品,無論是在中原還是在嶺南,都是比較受到歡迎的產品。
雖然利潤不多,但往來中原卻不過旬月功夫,利潤倍之,這條航線李嘉自然不會放過。
更何況,高麗金銀數量極多,兌換比例與中原相比甚小,其中的差價賺起來,也是舒服的。
而出乎意料的是,李嘉還在開京結交了後周使臣雙冀,這位因病逗留高麗的文臣,才學出眾,從翰林,升為文衡,最後,他又向光宗九年(958)提出了高麗科舉制,至1894年止,在朝鮮流行了936年,是中國域外科舉最長的。
為了壟斷高麗的商貿,光是一個御用商人的名號是沒太大用處的,李嘉對於這位重臣進行積極籠絡,投其所好,從自己的私藏中,撈出些許,贈送其大量的書籍書帖。
最後,又花大價錢買了一百結(朝鮮半島自春秋戰國時,從齊國學管仲的計量方法,每結指畝產二十石大米的土地)土地,才能勉強說動他,讓其勸導光宗。
所為的,不過是想壟斷高麗的鑄幣權,從而在金融上,對於高麗進行控制,這往往比政治上的控制,更加隱晦,也獲利更多。
高麗王坐在床墊上,兩旁跪坐着親侍,負責傳遞王旨,大臣們五日一見,由於高麗此時依舊是貴族與國王聯合治國模式,事務極少,李嘉這個御商行走在高麗,也要看那些貴族給不給面子了。
「請上——」
李嘉陪同着雙冀,立於門外,瞧着這個帶着唐朝風味的狹窄宮殿,李嘉心中頗有些感慨。
隨後,執奏官從殿中而出,見到是受聖人尊崇的雙冀,親近的喊了一聲。
緊盯着這位老者的步伐,李嘉亦步亦趨的跟隨着,低着頭,微微彎着腰,脫屨膝行,滿臉恭敬地模樣。
「聖人——」雙冀跪下,喊了一聲,李嘉也跟着喊了,高麗遵從唐制,雖然對外是國王,但依舊是以皇帝自居,穿着柘黃袍,律法行着《唐律疏議》。
「卿家這次求見,所謂何事?」
高麗光宗坐在墊子上,微微傾斜着身軀,以顯示對這位儒臣的重視。
「臣遍觀諸國,以孔孟治國的,皆鑄幣以行天下,昭示正統,我高麗國,地方千里,口過百萬,儒學昌盛,海東勝國,素稱小中原!」
「如此,我國卻以物易物,銀瓶通行,豈不自貶於諸國乎?」
「況且,吾王雖為海東天子,高麗各州郡庶民百姓,只知郡守、府使,不知聖人,若鑄造錢幣,必能宣示正統,宣我王威!」
不愧是文人,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李嘉的確非常佩服。
「先生所言確實有理!」光宗左右與陪臣聊了聊,點點頭,肯定道:
「但,吾國雖大,確少銅礦,若是鍛造鐵錢也是可行的,鍛造也不及中原啊!」
雖然處處與中原學習,吸引漢人前來,但高麗不過依舊處於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階段,無論是制度人口技術等,依舊遜於中原,甚至某些地方依舊是刀耕火種。
光宗的話,得到了眾多陪臣的附和,正是因為意識到了差距,才會推崇儒學,以唐律治國,但終究相差千年。
「正是意料如此,微臣向陛下舉薦李三郎!」雙冀讓開一步,將李嘉的身影顯露出來。
「哦?李御商?你還會鍛造銅錢不成?」
「聖人,微臣自嶺南而來,雖然遠離中原,但若是有足夠的銅料到話,可以為聖人鍛造銅錢!」李嘉微微撇了一眼坐在床墊上的光宗,感受了一下國王的威嚴。
「哦?可是我國銅料也是缺乏的,若是光憑藉從他國進口,糜費頗多!」光宗一口正宗的中原漢話,略微帶點汴梁口音,想來對於漢文化已經學習得很深了。
「陛下勿憂,臣手下有專人尋山探礦,吾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又是聖天子臨朝,些許銅礦肯定就能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