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國的崛起 第四百五十一章 回開平中屯衛
十一月初,一場小雪將燕山山脈給封住。
從古北口、興州、美林鎮,錦山鎮、赤峰城這條道路被封。喜峰口至大寧的那條線路也被封住。
此時,張昭剛好率部抵達喜峰口,越過燕山山脈。
而在另一線路中,隨着這段時間的發展,興州鎮已經變成兩個小鎮的規模。分為東鎮、西鎮。
將來肯定會發展成為一座城市。
此時新軍營的輔兵一團早已經從燕山山脈的各個隘口撤回來,在興州鎮中佈防。
大批運送薊鎮軍淘汰刀劍前往赤峰城交易的民夫停留在興州鎮中,等待雪化。
九月份、十月份的大戰,仿佛是很遙遠的事情。大戰的餘波正在這片土地上消失。
東鎮的小酒館中,真理報的頭牌戰地記者宋興啟正在這裏喝着酒,看着貓冬曬太陽的民夫們,看着軍法官們巡查紀律。他的思緒都有些恍惚。
轟隆的炮聲,密集的槍聲,如地震般的馬蹄聲,都已遠去。
這裏已是大明啊!
「宋記者,哈哈,沒想到在這裏遇到你…,大名人啊!」
宋興啟正在上午時小口抿着酒,抒發他的思緒,給來人打斷思路。卻正好是他的熟人:李晟。
改革司的小吏。
此時,宋興啟發回京師的那篇《大明不可辱》的文章已經是轟動天下。
「呀,李兄,你這是從哪裏來?」宋興啟起身和李晟見禮,邀請他落座,斟酒道:「前些時日,還在富裕鎮遇到朱奕霏、瞿嘉、陳渠他們。他們說你在忙着給退役的將士分田地,可曾忙完?」
九月中的那一場秋雨,讓他們幾人結識。這段時間,他在這燕山山脈和赤峰城一線跑新聞,時常遇到、聽到他們的消息,讓他感慨之餘,更珍惜這份友誼。
李晟笑着舉杯和宋興啟暢飲,道:「事情哪裏做的完?興州府這裏的土地,都是分配給薊鎮軍傷亡將士的。軍官也可以開始購買。
朱奕霏,我前段時間遇着他。他現在應該跟着衛指揮李秀在鎮守錦山鎮。他還說可惜,沒趕上大戰。
誰知道新軍營這麼厲害?六個主力團就把朵顏三衛和察哈爾部的5.4萬聯軍打得落花流水呢?」
宋興啟大笑,「哈哈。」
李晟再道:「宋兄,你是從富裕鎮那邊過來的吧?張大帥的中軍剛剛南返。瞿嘉、陳渠兩人不是帶着人到處勘探金、銀礦嗎?他們在寬城鎮周邊找到一批金礦。儲量豐厚。」
宋興啟一愣,隨即開懷大笑,「好傢夥。他們從南到北繞一圈,總算讓他們找到了。他們當時要從喜峰口出關,只怕九月份就找到了。京城裏的戰爭債券要大漲了。」
「誰說不是?」
李晟和宋興啟笑着,共同舉杯。
他們太知道金礦的發現,對張大帥,對後軍都督府,對大明意味着什麼。
這意味着大寧都司可以很快立起來,遼東都司的改革會很快推行。
…
…
張昭並沒有率部在喜峰口停留,和駐守在這裏的新軍營主力六團魏安愚交待一番後,便繼續南下。
駐守在三屯營的薊鎮副總兵江懿在官道上候着,和張昭見了一面。
此時,薊鎮軍的整訓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
這是分兩步進行的。
第一,後軍都督府通過招聘考試招募了一批官吏,在薊州鎮中核實軍餉、士卒,裁撤老弱(有老兵願意留下的,轉志願兵)。
張昭初步只給薊鎮軍1.5萬人的名額。也就是燧發槍時代火器部隊一個軍的數量。
剩餘的,再給兩萬人的守備軍名額,用於守備各關隘,鎮守地方。
換言之,薊鎮軍將會有一半的士卒會退役,轉為民戶。
第二,在裁軍中一批表現優異的軍官已經選拔進大明皇家軍事學院學習步兵操典。等他們學成歸來,就要開始整訓軍隊,往純火器軍隊方向轉。
「你這個總兵乾的不錯。」
張昭在新建的水泥官道前,勉勵了江懿一句,讓江懿激動的不行。
談了一個時辰後,張昭翻身上馬,帶着親衛們,跟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