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國的崛起 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泰平的選擇
隨着美食鎮中勾欄、瓦舍的發展,且委員會將東面原本要用來開發住宅的區域用來當做娛樂區,經營者繼續增多,美食街中的人流已經變得熙熙攘攘。
張昭帶着妻妾乘坐兩輛馬車抵達知行酒樓。在二樓的包廂中用餐。
方晶穿着粉裙,容顏殊麗,纖腰如柳。婷婷裊裊的走到雅間窗戶邊,眺望着街景。一米七的身高令她的身段顯得婀娜、修長。好奇的道:「這裏怎麼大變樣啊?」
她老家在江南。後來隨着父兄進京生活。幾次往返,都是通州進京。城東這裏和她印象中大變樣。
王絮雪初來京師,但她喜歡到處踏青、郊遊,坐在八仙桌旁喝着茶,微笑着道:「方姐姐,都是我們家這位的功勞啊!他在京中搞廢除衛所的試點。
京師七十二衛除開錦衣衛那種,總計有七八十萬人口。基本都給改成民籍。這些人又沒有土地,除去繼續當兵者外,其餘全部變成工人。
前段時間,美食鎮這裏光青壯就有兩萬餘人。還有這段時間周邊府縣進京來謀生的人。這麼多人口,基本都匯聚在這裏。美食鎮這裏想不繁華都難呢。」
美食鎮這裏有一批新建的六層水泥樓房房租非常便宜。很多工人在這裏租房居住。
婉兒梳着貴婦髮髻,頭戴孔雀銀簪,明麗而嫵媚。心裏算了一下,迷惑的道:「絮雪妹妹,數字對不上呀。」
張昭的新軍營原來的編制是一個衛所。她非常關注,知道朝廷的規定:5600人為一衛。
王絮雪知道婉兒說的是什麼,不假思索的答道:「李姐姐,京中衛所並非滿額,這些年下來逃籍者眾多。但人口繁衍,所以,一個衛所里的軍戶還能有一萬餘人。
這裏面的人口包括老人、婦人、小孩。最終,挑剩下的青壯大約只有兩萬多人。這些人口突然間離開衛所,湧入京師生活,帶來了市面上的繁榮。」
張昭中斷思緒,笑着道:「糧食都是跟着漲。幸好我讓國泰商行早做準備。婉兒,你要多出來走走啊。」
婉兒苦惱的道:「二哥,出行太不方便。」剛才她們上酒樓二樓時,就引得大堂中的眾人矚目。
她苦惱的神情,就像個小女孩一樣。精緻的瓜子臉上,娥眉微微皺着。
張昭笑笑,握着她的小手,勸道:「坐在馬車裏逛逛也行。」招招手,讓方晶過來,「晶兒,你父親工作找到了嗎?」
方氏父子目前還是以戴罪之身在新軍營效力。方晶的二哥方儼,跟着劉二狗搭檔練兵,帶一個百戶。大哥方儲在後勤部門中做事,因為是生員,寫的一筆好字,會算術,深得林文寧看重。
其父方珍兩榜進士,曾任正六品的順天府通判。他早就不想在軍中當文書。前段時間在報紙上寫稿為生。如今報業大興,他想要出營,去應聘編輯。
張昭自然是同意。他也不怕給人抓住把柄。
這點小事,他沒有必要去煩弘治皇帝。等大赦就好。他印象中肅孝周太后死於弘治年間。屆時肯定會大赦天下。
方晶心中感激,依在張昭懷中,柔聲道:「相公,我爹在文學報中找了個編輯的職位。」
張昭一陣錯愕。文學報就是李夢陽,余夫子等人搞的一個報紙。提倡「文必秦漢」。方老爹對他印象一直不怎麼好,對他的白話文,改革衛所等政策多有批判。這倒是湊到一塊去了。
「嚯…」張昭搖搖頭。沒說準備留一份工作給方老爹的話。寫文言文的報紙很難長久的。轉個話題,「婉兒,你這次回村中,平安怎麼回事?」
平安,就是他的前長隨張泰平的小名。他聽陳康說起一些事。
十六歲的婉兒竟然難得的嘆口氣,張府里的僕人們看到主母如此模樣估計得驚的下巴都掉下來。「唉,二哥,平安一心科舉,從鄰村劉小娘子處得到一封薦書,到京西的白馬書院讀書。」
她之前還教過平安、小霞的功課呢。而劉小娘子那年跑到家裏來,想給二哥當暖床丫鬟。她當時都氣壞了。對此女印象非常差。但現在,她的學生反而和劉小娘子混一起。
要不是張泰平的母親朱大娘在她面前反覆解釋、求情,她已經準備把張泰平從張府除名。
張夫人處事精明強幹、公平正直。整個張府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