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清天運 第738章 白銀的遊戲
畢竟還是中古時代的思維啊,畢竟還是受到儒家思想教養長大的思想,滿清朝廷包括載淳當然知道錢的好處,也知道朝廷沒有錢是絕對不行的。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可是他們的思想還是停留在老舊的實物和金銀上,絲綢是財富、瓷器是財富、茶葉珠寶香料當然也是財富。
田地、草場、山林、湖泊、河流……甚至牛羊、人口也都算朝廷的財富,唯獨這個債務滿大清的人誰都不會認為這也是財富。
這種思想並不是大清所獨有的,整個亞洲現在基本上財政思維還是停留在最原始的流水賬水平上,所謂大清的戶部也不過就是算一算加減法罷了。
一年下來各省的商稅是多少,農稅是多少,海關稅是多少,加在一起算一個總數,然後還要看各省欠多少,最後遞解進京的實際數量又是多少。
算完收入就要算支出了,官員的們的俸祿,軍隊的餉銀,河工的銀兩也不能差了,給列強的賠款更要算清楚……一樁樁一項項,最後得出的一個總數,那就是虧空了。
很遺憾我無法說出盈餘那兩個字,因為大清朝已經好幾十年沒有見過盈餘了,按照戶部的記錄好像也就是道光初年曾經有幾次營收平衡,至於以後那就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債務問題其實從道光年間就已經開始困擾朝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一共五代帝王,就沒聽說過又一年不被債務所困擾的。
朝廷窮啊,打仗需要錢,養八旗祖宗們需要錢,洋人的賠款更是需要錢……但是另一個讓人困惑的現象是,縱觀整個晚清,中國的白銀其實是在淨流入的。
你沒有聽錯,別看賠款賠出幾億兩白銀,但是實際上流出國門的實物白銀並沒有多少。其中核心的原因就是白銀在歐洲根本就不算貨幣,只有亞洲人才認白銀當錢呢。
白銀在歐洲就是一種相對比較貴重的礦石而已,尤其是十九世紀北美和墨西哥的銀礦紛紛進入了豐產階段,全球的白銀供應平衡被打破了,供大於求是一個長期的現象。
這時候的歐洲人已經從不同國家金銀兌換的比例中看見商機了,用北美礦山里產出的白銀拉到中國去兌換黃金和各種名貴貨物,然後運回到歐洲這樣不僅能夠賺取正常的商業利潤,同時還可以賺取金銀匯兌中的差額利潤。
舉個簡單的例子,今年戶部應該賠償英國100萬兩白銀的條約賠款,那麼英國政府絕對不會傻傻的用船拉着這一百萬兩白銀回國。
他們會在大清就把這一百萬兩白銀花掉,一部分可以兌換成金子,而更多的則是用白銀購買絲綢、茶葉、瓷器甚至豬鬃、皮革……等等東方特產品。
銀子留在了大清,貨物卻被拉回了倫敦,這些貨物在倫敦出售之後,政府和承包商得到的可是金本位的英鎊啊!
這才是十九世紀東西方貿易的主要模式,也正因為如此縱觀整個晚清市面上的白銀越來越多,以銀本位來衡量物價,你就會發現市場上的東西越來越貴了。
康熙年間四九城一套小四合院一二百兩銀子也就足夠了,但是到乾隆年間同樣的四合院就要八百到一千兩紋銀,而到了同治年間明明飽受戰火摧殘的大清,物價卻更高了,那樣的四合院沒有三四千兩白銀是絕對下不來的。
還有一個旁證,紅頂商人胡雪岩在杭州元寶巷裏的豪宅,總造價就花掉了50多萬兩白銀,而在康熙初年朝廷整修三大殿的撥款也不過一百多萬兩。
難道是胡雪岩的宅子要比皇城三大殿還名貴嗎?顯然不是這樣計算的,兩百多年的貿易中國淨流入白銀是多少?這些白銀引發的輕微通貨膨脹又是多少?同治年間的五十萬兩購買力跟康熙年間可完全不一樣。
肖樂天清楚的看到了問題的核心所在,一方面是朝廷沒有錢了,嚴重的赤字讓中樞根本無法發揮正常的作用,試想一下一個連百官俸祿都要打折扣的朝廷,還能有什麼威懾力?
而另一方面則是民間大量白銀淤積,不是說中國沒有錢,而是朝廷無法動員出來,這就是一個死循環。
朝廷需要錢,但是沒有錢那就只能買官鬻爵包括加稅,可是這種行為傳導到民間自然會造成貪官污吏橫行百姓苦不堪言。
赤貧的百姓就是社會動亂的源頭,盜賊、強盜甚至叛軍開始作亂地方,讓原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