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 第105章 第一把火
太傅、中極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郭朴今日內閣當值,剛入值房,便對新近入直文淵閣的翰林院編修蕭良有道:「今日是不是有求真的上疏?拿來我看。」
蕭良有本身就是高務實的同年,經過一起編纂《大明會典》,現在已然算是好友了,他當然清楚郭朴和高務實的師生關係,對於高務實到任廣西巡按之後的第一次上疏,他早就料到郭朴一定會親自關注,所以郭朴一開口,他便微微躬身道:「元輔,求真的疏文已經放在您案頭了。」
郭朴滿意地點了點頭,自己走到案前坐下,拿起高務實的疏文看了起來。
這篇疏文名為《為紓民困請劃廉州府於廣西布政司疏》,題目當然是很高大上的,內容也非常光明正大,但他疏文的大意很有意思,其中的思想幾乎是和他得以成為「六首狀元」的那篇策論完全一致。
就是說,廣西之所以亂,關鍵在於窮。就像他策論里說的:今天下之大患在於貧:吏貧則黷,民貧則盜,軍貧則鬧,國貧則弱……所謂貧也,於小民而言,其產不足自給,其易(貿易)不足自用,如是究其所源,無非生產不豐、交易不暢。
因是故,欲使官吏不貪,先加其俸;欲使小民不盜,先富其收;欲使士卒不鬧,先足其餉;欲使國家不弱,先豐其庫。
而他的這篇疏文也是按照這一思想,提出:「廣西之貧,非獨地力之有限,非獨人力之不足,實因其地之所產,皆無以加工販售者也。」
於是高務實提出了一堆幫廣西「加工販售」的名目,並且堂而皇之的在疏文中表示,京華願意領銜在廣西建立製糖、造船兩大工場,並大力培養當地油桐種植與桐油貿易。
而唯一的麻煩就在於廣西沒有出海口,這些貨物即便能夠生產出來,也要經過廣東的廉州過一道手。
高務實在疏文中明確的說,對於京華乃至將來的其他商人而言,繳稅給廣西還是廣東,本身並沒有什麼區別,但「廣東恆富,廣西恆窮,則西省久仰東省供給,無以自立,其民倉廩不足,何以知禮儀而守本分?」
總而言之,他把廉州府能不能劃入廣西,上升到了廣西一省能不能長治久安的高度上去。
當然,也順便提及了諸如班軍給養等相關的問題,以此加以佐證。
至於可能的「壞處」,高務實提到了關於倭寇防範的問題,但他談得不多,其主要的意思隱藏在一句話之中:「彼處產業既興,地方受惠,自會嚴加防範。」
這句話頗有意思,就好像是在說眼下廉州並不受重視,即便廣東水師頗有實力,但因為沒有什麼利益相關,所以倭寇來去自如。而將來既然興辦了一系列實業,則廣西地方與之利益攸關,為了保護這些利益,當然不可能對倭寇的威脅視而不見。
如果讓郭朴來評價,那就是立意高,立論正,整篇疏文不僅大義凜然,而且十分實際,深秉實學之精神要義。
郭朴又仔細看了看有沒有什麼不符規制的地方,不過他這就是多慮了,高務實剛剛編纂完《大明會典》,對一些該避諱和注意的地方清楚得很,豈會犯錯?
郭閣老於是批覆了十六個字:「該員所疏,陳述明白,思慮得當,可允其請。」
疏入,朱翊鈞聽說高務實上任之後遞上了第一道奏疏,還以為他在巡察中發現了什麼貪官污吏上疏彈劾,誰知拿過來一看卻是這樣一道疏文,不禁心中有些詫異。
巡按御史的管轄範圍雖然早已擴大得近乎沒有邊際了,但整體上來說,應該還是以監察為主,這些地方行政事務,通常來說應該是巡撫的主管。
朱翊鈞先是有些意外,但仔細看了之後,卻又不得不承認,高務實這道奏疏並不是越權。監察御史的工作,甭管他是抓貪官也好,查叛逆也罷,說到底還是為了維護當地的平靖。而他的這道疏文,雖然主要着眼點是財政,可是最終目的也依然是為了維護當地的平靖,甚至可以說,是為了長治久安式的平靖。
朱翊鈞對高務實的能力一直都是很放心的,雖然他隱約覺得這件事恐怕會有人反對,但他繼承了乃父隆慶帝的一個好習慣:用人不疑。現在既然內閣的票擬也是同意,他也就不再多想了,提筆硃批道:「廉州昔屬廣東,乃因倭寇,前宋非此也。然今倭寇勢窘,廉州回屬廣西乃長久之策,可矣。有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