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 第187章 湊錢
從宮裏回戶部的路上,高務實一直在琢磨這三十萬石糧食要從哪來。
因為秋收早已過了,太倉的收入是個固定值,高務實又不是神仙,不可能把一粒米變成兩粒,所以這三十萬石糧食只能從太倉拿。
太倉拿了三十萬石糧食出來,就會形成虧空,這筆虧空必須得補上,要不然肯定出事——這糧食只有兩個出處,要麼是供應軍隊,要麼是發放宗祿。
軍隊的供糧肯定少不得,要不然再爆發一場西北之亂的話,別說朝廷在常規態勢下肯定束手無策,就算是他高務實都得坐蠟。
人家硬撐着沒反的時候,高務實這個「天下第一文帥」的名頭確實可以形成很大的震懾,但當人家真的活不下去只能造反了,那別說什麼天下第一,你就是天上第一也沒用,他又不能回頭,該打還是只能打。
現在朝廷連威脅要打努爾哈赤都不得不審慎計算,何況再來一次西北之亂那種禍事?打是萬萬打不起的,只能提前保障好各地駐軍的供給,確保不會生變。
至於宗室祿米,如果非要說「能扣」,的確也不是扣不得,但這又會對開藩禁形成阻礙:宗室們一看,好傢夥,朝廷連以往那樣程度的宗祿都發不起了,這還能指望他們按照之前所說的規矩來「買斷」?
人心散了,隊伍就肯定不好帶,這個道理高務實老早就知道,所以宗室祿米現在也不能再剋扣。
三十萬石大米,就算以京城的糧價來算,其實也不過區區十八萬兩,如果高務實願意自己出資填坑,哪怕京華現在處於大規模支出時期,也不是不能勻出來——不說別的,直接削減一艘純軍用戰艦的建造就差不多完事了。
京華正在開工新建的一級巡洋艦,預定大小(噸位)2400料,為兩層甲板炮式戰艦,配備各類火炮52門,定員346人,單艘造價16萬兩白銀。
而正在紙面上設計中的三級風帆戰列艦則更驚人,規格是3200料,也為兩層甲板炮,配備各類火炮72門,定員460人,單艘造價24萬兩白銀。
可惜京華是京華,戶部是戶部,高務實既不可能,也萬萬不敢公私不分,這筆錢只能在戶部層面自己想辦法解決。
高務實先是思考了一個問題:為啥京華有錢而戶部沒錢?
答案是兩者的收入來源性質不同。京華的絕大部分入賬來源於工商業,生產、運輸、銷售一條龍包幹,只有個別產品需要分潤給某些特殊人物做終端代理零售,所以京華的收入屬於多勞多得性質。
戶部則不同,它每年應收多少入庫是很明確的,而且只會少不會多(如某地沒有完成徵收額度),這就相當於後世一個乾乾淨淨、本本分分的公務員,他只拿「死工資」當然不可能發大財,能夠生活無憂都是拜「高薪養廉」政策的實施所賜。
戶部的麻煩就出在這兒,收入是相對恆定的,但支出卻不恆定。一旦朝廷有個什麼意外情況出現,而戶部原先預留的應對突發情況資金不足以沖抵,那就完蛋了,好比今年就是這種情況。
其實高務實回憶一下,戶部原本是有機會擺脫這一困境的。機會就在於最早前開港的那會兒,如上海、泉州、廣州等港口都是戶部所用,如果戶部能夠經營好,這些官港完全可以提供很大一筆資金。
可惜戶部干不好這些活,後來把港口打包賣給了京華,這在當時來講相當於甩包袱,但在現在回頭去看,則完全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現在高務實自己做了戶部尚書,就深深覺得這一情況不對頭,很不應該。戶部為什麼就不能有自己另外的收入來源呢?後世中樞財政也不是單靠收稅過活啊!
於是高務實腦子裏一下子就冒出來兩個詞:央企,國資委。
國資委好像不必着急,因為戶部本身似乎就擁有國資委的權力,問題的關鍵在於「央企」二字。
這個詞很有點意思,即便是在高務實穿越之前,都有不少人對央企抱持一種將信將疑的態度,甚至有人抨擊其為國家壟斷,應該逐步廢除。
但事實上「壟斷」本身是一個中性詞彙,與所有制無關。縱觀世界各國和紅朝的反壟斷法,都沒有把生產經營集中度較高的私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稱之為壟斷企業,而只反對價格聯盟、捆綁銷售等生產經營上的壟斷行為,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