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 第269章 戰爭序曲(九)明軍三議
風塵僕僕的蕭如薰剛剛趕到開原,麻承勛已經做好了出征前的一切準備,三千麻家達兵與三萬衛、遼海衛預備各負其責,麻家達兵作為騎兵主力隨蕭如薰出戰,而兩衛則負責麻家達兵出塞之後的防務接替。
另外還有額外的援軍兩支:哈達部接到麻承勛的知會之後派來了一千五百騎,建州右衛也派來了五百騎。建州右衛這五百騎有點意思,他們建衛不久,財力有限,本來是派五百步軍,但哈達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暫借了一批馬給他們,結果就轉成了馬上步兵。
建州右衛拿出來的這五百人雖然人數不多,但根子上卻是努爾哈赤起兵初期的精銳,馬戰其實也來得,只是眼下困窘一些,有人無馬罷了,得了哈達部暫借的馬匹之後,算是步騎皆可。
麻承勛本人是打算領兵三千,加上這哈達、建州右衛兩支援軍之後便成了五千騎,實力相當不弱。
蕭如薰此來原本也只有五千騎,還是從整個遼河以東搜刮來的,各州各衛都出了一些,單獨來看幾乎全是各地將領的家丁精銳,但能不能很好的形成整體,則還要看蕭如薰的整合能力。
這樣一看,就有些主從不分,畢竟蕭如薰是遼東副總兵,麻承勛則只是開原參將,兩人手裏的兵力差不多,沒準會導致一些糾紛。
好在高務實的插手改變了這個局面,四千京華系的家丁騎兵直接加入蕭如薰麾下,讓蕭如薰的直屬力量幾乎瞬間翻倍,而且京華的騎丁都是按照統一標準訓練和裝備的,也就更能視為一個整體,用於充當中軍核心也好,充當先鋒也罷,都非常適合。
蕭如薰的選擇是,讓京華騎丁充當中軍核心。他這樣做最主要的原因其實並非從單純的軍事考慮,更重要的是他擔心將京華騎丁用作先鋒可能會導致較大傷亡,到時候就無顏面對恩堂大人了。
雖然高務實在把這支騎丁交給他的時候根本沒提這些事,但中國嘛,做人常常比做事更重要,折損了領導自家的利益,誰都會覺得自己這下要完犢子了。
兩路大軍一集結,蕭如薰這邊九千,麻承勛手裏五千,合計就有了一萬四千,超過此前高務實預計的一萬二。
再等了兩日,葉赫的精銳主力也來了。非常巧,東西二城兩位貝勒各帶了本部精銳三千騎,與明軍主力匯合之後剛好兩萬。
雖然只有兩萬,但一來全是騎兵,二來也都是精銳,應該說也是一支很強大的力量了。考慮到遼西的李如鬆手裏還有四萬騎,此刻整個遼東能夠動用的騎兵力量也算是高達四五萬之多,比二十年前的確強了不少——畢竟這次集結比較倉促,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實際上遼東這邊再湊出一萬騎明軍並不難。
換句話說,即便不算京華和葉赫、哈達,遼東的約二十萬大軍裏頭也已經有高達六萬左右的騎兵,佔了三分之一強,實力——尤其是野戰能力相當可觀。
蕭如薰在戰前軍議中詢問了帳下主將對於如何援救科爾沁的看法,麻承勛一如既往的「莽」,認為圖們汗那邊雖然尚未聽到進軍的消息,但只要之前的情報屬實,此刻圖們應該已經動起來了,要麼是在去科爾沁的路上,要麼就是打算先來狙擊我軍。
一般來說,既然對方有可能來狙擊我軍,那當然應該小心謹慎,隨時防備遭到偷襲才對。但麻承勛的觀點恰好相反,他認為應該在廣布哨探的情況下快速前進,爭取早些趕到科爾沁,與科爾沁部主力匯合。
依他的觀點來看,此刻科爾沁方面肯定也不會處於傻等的狀態,一定是全神貫注的做好了準備,而且按照約定,他們應該會想東南方向移動,以爭取儘量靠攏開原和葉赫二城,形成掎角之勢。
換句話說,明滿聯軍出塞之後與科爾沁部主力的位置應該不會相距太遠,圖們想要伏擊我軍的話,事實上也就是處在了兩軍之間。只要科爾沁部反應不至於太過遲鈍,明滿聯軍和圖們接戰之後他們很有機會趕上來形成包圍趨勢。
雖然說圖們如果出兵較多,這個包圍圈未必能圍住對方,但戰爭中人數雖然重要,可是「局勢」有時候更重要。通常來講,凡是被包抄、包圍的軍隊,基本上都會自然產生動搖,很容易形成潰敗。
而且,即便本來能夠堅持得住的,其統帥也未必敢進行這樣的豪賭,往往會選擇主動退兵,首先爭取做到己方不會有潰敗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