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打直播 第238章進位九卿
更新:11-11 19:35 作者:白皮小火車 分類:軍事小說
衛尉,始於秦,為九卿之一,漢朝沿襲,為統率衛士守衛宮禁之官。衛尉職掌宮門衛屯兵,是一個武職,是皇帝的禁衛司令。衛尉即衛將軍。
衛尉秩為中二千石,其副職為丞,屬官有公車司馬、衛士、旅賁三令、丞。護衛宮殿者有郎衛和兵衛。光祿勛率郎官為郎衛,衛尉率衛士為兵衛。衛尉所部稱南軍。
宮內設廬舍以駐紮衛士,衛士晝夜巡警,檢察門籍。衛尉主宮門和宮內,與主宮外的執金吾相為表裏。雒陽有南北兩軍,北軍由執金吾領,掌京師的徼巡,南軍由衛尉統領,掌官門內屯兵。
張帆原來的羽林中郎將也是主宿衛護從,和袁術的虎賁中郎將統稱為虎賁羽林,平起平坐。秩俸比二千石,同歸光祿卿管轄。
他現在的衛尉卿,秩俸中二千石,銀印青綬,和太常、光祿勛、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同為九卿之一,和執金吾丁原平起平坐。原來光祿卿是他的上司,現在大家是品級相同的同僚。
張帆以十九歲的低齡一躍進入大漢的權利中樞,朝中群臣一片譁然。
如果在平時,這個決議肯定不會通過,文武百官一定以死相諫,拼命阻撓,直至皇帝收回成命為止。
可是偏偏這次大家集體裝聾作啞,視若無睹,就算和張帆最不對付的太傅袁隗也一言不發,冷眼旁觀。
為什麼呢?
特殊時候,特殊對待。這句話並不是現代獨創,古已有之。
張帆能這麼順利進位九卿而並未掀起太大的波瀾,當然是有人把他的風頭搶走了。
對,他命里的大貴人董卓又抬了他一手。
自從「轅門射戟」傳開之後,董卓似乎有點破罐子破摔的味道。你們不是都說我是大奸臣嗎?好,那我也不必藏着掖着呢,就讓你們見識一下什麼是奸臣本色!
就在兩日之前,在董卓的逼迫下,以最近大雨不停這麼扯淡的理由,讓皇帝頒發策書罷免司空劉弘的職務,由自己接任。
這件事引起的轟動和非議,比起張帆高到不知道那裏去了。董卓已經這麼毫不遮掩的強行霸佔三公之位,張帆破格進位九卿中排名較次的衛尉卿,還算事嗎?
既然董卓已經如此無法無天,那為了保證張帆能和董卓相抗。人家那邊都已經霸佔三公之位,這邊給個九卿也不過分吧!
現在雒陽局勢是三足鼎立,形成微妙的制衡。
董卓實力最強,進位司空,收攏了大部分何氏兄弟的兵馬,現在手下有騎兵五千,步兵一萬。丁原次之,位列執金吾,手下騎兵八千。張帆最次,收攏了何氏兄弟少量兵馬,再加上衛尉本身的宮衛,有騎兵一千,步兵三千。
董卓自然是想幹掉其餘兩個獨攬大權,但是丁原和張帆也不是軟柿子,逼得太緊萬一兩人抱團圍攻他,他十有**會輸。
儘管如此,現在董卓實力大增,穩穩壓制對面兩位。更是目無朝廷,無法無天。丁原也對朝廷陽奉陰違,態度曖昧不清。只有張帆表面上是堅定的效忠天子和太后。
既然如此,為了朝廷,也為了自己考慮,補足實力最弱的張帆來制衡董卓和丁原,不正是情理之中的事嗎?
至於袁隗為什麼不反對,他是不敢。
因為由於董卓進京的一系列惡行,自然把主張召他進京的袁紹也拖下水。本來直接責任人是何進,不過死者為大,罵一個死人也沒多大意思。
在張帆的煽風點火下,憤怒的百姓自然把過錯全部歸咎於袁紹身上。一時之間袁紹迎風臭十里,人人口誅筆伐,連袁氏都受了牽連。逼得袁紹只得辭去司隸校尉之職,灰溜溜的躲到冀州去了。
所以這個時候袁氏正是敏感時期,自然不敢出來公開反對張帆,否則肯定被張帆狠狠扣上「董卓黨羽」的黑鍋,恐怕十張嘴也說不清了。
張帆倒是樂開了花,誰會嫌自己的官小。自此之後更加如魚得水。以他目前對小皇帝的重要性,以及和何氏的特殊關係,得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便利。
他和何氏隨口一提,第二天就下旨將他的屬下謀士武將盡數封官拜將。當然不全是按照個人實力排名,主要看資歷深淺和以往的貢獻,否則難以服眾。
張昭被任命為衛尉丞,秩俸千石,作為張帆的副手。荀攸被任命為衛尉少卿;戲志才被任命為衛尉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