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赤色黎明 第3章 華夏的變化
更新:12-26 00:02 作者:沉淵之龍 分類:軍事小說
歷經五年,很多個第一被刷新。
比如說第一條跨江懸索橋,直接發動了數萬施工者,在枯水期硬生生把這座大橋給搭建了起來,期間似乎出現過一些匪夷所思的黑科技,不過從來沒有人見過,於是變成傳說。
就算是枯水期,長江的江水流淌速度可不慢,居然能夠在如此湍急的河流裏面,把一座偌大的懸索橋給搭設起來,只要見過這座大橋,都不得不感慨這是一道神跡!
是的,這一切只能用神跡來說明,甚至太平教直接就對外宣傳,李煜是昊天和帝俊上帝的傳人,專門派下來拯救華夏子民。這個宣傳也有非常大的市場,關鍵是李煜也希望能進一步神化自己,政府也並未出來闢謠。
又比如說第一家蒸汽磨坊和蒸汽紡織廠,在這個基礎上,第一家蒸汽火車頭也研發成功。桃源市到陵陽市,經涇縣過宛陵,最後抵達江乘縣;第二條鐵路也在火熱開發,預計是從樅陽市,直接修到壽春,以加強南北之間的聯繫;第三條鐵路也在規劃,預計是從桃源市一路修到南昌市。這些鐵路根據需要,以後自然也會繼續修造下去。
沒有鐵路的地方,也是努力的修路,三年前起,李煜就大力宣傳『要致富先修路』的概念。地方有條件的就修建一條兩地之間的一級公路,沒有條件的也要把二級公路,甚至是三級公路給弄出來,哪怕不是水泥路,也要在鄉里或者山里把土路給弄出來。
到今年,交州和揚州各個縣之間,已經完全實現暢通相連,這自然也帶動了各地之間的貿易活動,尤其是對封閉落後的交州來說,不斷過來的商人也帶動了這裏的經濟,使得這裏變得更加繁華起來。
至於交州的治所番禺就更不必說,畢竟不管是陸路還是海路,每年都有不少商人匯聚在這裏進行貿易。甚至在海南島採集鐵礦的運輸船隊,也會暫時在這裏停靠進行補給。
這就帶動了港口這裏的繁榮,最初是酒店、客棧和青樓,接下來便是地方特色的小吃店,最後不少日用品店也開設起來。這也帶動了地方的糧食產業和糧食加工業,甚至是養殖業的發展。
百姓有了錢賺,自然就有閒錢去啟蒙,尤其是去年全國各地開展了義務掃盲活動。只要是願意接受掃盲的,都能報名學習,不限制是否華夏共和國公民。
對於李煜來說,徹底開放民智,才是他真正的目標。這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國人的知識水平,關鍵也是為了影響到其他兩個勢力的百姓。
果然,隨着掃盲運動的開展,其他兩個勢力也不得不在國內開展掃盲運動。但規定只有持本國公民戶籍的存在,才有資格去掃盲。饒是這樣,到了今年為止,全華夏的文盲率已經從東漢末年的90%,下降到35%。二十多年的時間裏能夠發展到如此地步,已經算是頗為不易。
人是不懂得滿足的動物,要不然也不會制定出法律把自己約束起來。獲得啟蒙的百姓,會下意識想要學習更多的知識,以前不學是沒有條件,有條件當然想要更進一步。說到底不想後世,一成年再學習就會覺得不好意思,人們對獲得知識的欲.望非常的強烈。
或許,來自後世人們骨子裏已經開始學會認命。過了這段時間還沒有成就,那麼就會認為自己『命該如此』,要有『自知之明』,繼而放棄繼續學習。
當然受限於天賦,有些人哪怕繼續努力,也未必會有所成就。只是這本來就不能以結果輪勝敗,關鍵還是要看過程。連努力都不肯的傢伙,自然也談不上x絲逆襲。
想要學習的人們,會發現各地的書店裏面,各種自學成才的書籍居然都有特價活動。這些書店大多都是華夏共和國的商人開設,遍佈華夏各地。這次活動也直接使得,已經經過掃盲的這65%的百姓裏面,有50%的人都接觸到了更深奧的知識。
甚至更多的深夜進修班、學習興趣小組也興辦了起來。互相之間探討和學習,再配合書籍上面的注釋,要學懂書本上的內容倒也並不算困難。
於是很多人學習到了什麼叫做階級,第一次了解到封建社會的概念,第一次了解到剝削的概念……正想要了解更深奧的知識,卻不想大漢帝國和大漢共和國已經全面封鎖這些知識。偏偏別人越是封鎖,那對於百姓來說就越有吸引力,私下之間的傳遞變得迅速起來。
最後更多人意識到,大漢帝國就是一個封建國家,一切都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