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南明 第222章 漕運總督2
懷着心思,鮑經歷就親帶馬驛前往後堂官邸求見知府周光夏。
他的官位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乃是府署內的首領官,總領六科,平時做事也謹慎,周知府對他還是重視的,因此門房通報後,僅僅半個時辰,鮑經歷就帶那馬驛見到了淮安知府周光夏。
也僅僅第二天下午,捷報與公文就送到了附近的淮揚兵備府。
其實淮安老城官衙密集,府署、兵備府、漕運署、府學等等,都集中在上坂街這一片附近,特別以「總督漕運行政公署」為中心散佈。
不過程序不可亂,任何公文,縣級衙門發上去,上一級是州衙,州衙上一級是府衙,府衙上一級是兵備府,最後兵備府將公文上交到總督或是巡撫衙門那邊去。
一級一級,不可越界,不是說官衙就在附近,直接跑去就行。
只理論上紅旗報捷的兵務公文不可滯留,需各級非常急迫的一級一級上傳。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
或許大捷的消息起了作用,又或許黃思恩大人,齊尚賢大人的書信起了作用,也僅僅一天後,淮揚兵備道張文光,就將捷報與公文轉交到總督漕運行政公署內。
而這天是三月十八日下午,離上次的報捷還沒過去幾日。
總督漕運行政公署。
這是此時的稱呼,歷史上清季改稱為「總督漕運部院」。
太宗纘承大業,建立漕運而革使職,乃命武職重臣總理,景泰二年,以副都御史王斌為總督漕運兼巡撫淮揚,駐節誰安,與總兵官同理漕務,稱文武二院。
萬曆年又罷漕運總兵官,再罷參將、郎中、御史及催趲、主事等員,專任文職。
漕運總督理河督漕,歲運漕糧四百餘萬石,天下大命,實繫於此,更兼護漕兵丁十二萬,所在淮安府城守衛,均由總督署城守營負責,可謂位高權重。
此時公署位譙樓(清時改名為鎮淮樓)北側高地,佔地龐大,建築宏偉,與分居南北的譙樓、淮安府署同處於一條中軸線上。
後堂官邸。
此處乃總督一署內最機要之處,清後又慣稱為籤押房,多開間的外室幕友書吏來來往往,神色匆匆,號件書吏不斷將海量的官府文件分門別號,摘要摘出。
書稟書吏依此起草稟帖與公函,總督府最親信的幕僚負責過目簽稿,上申下行,總攬一切,間中還有發審與隨堂奔赴各地現場驗查,以防各方欺混舞弊。
最後總督看後沒問題,硃筆批畫,鈐蓋衙署大印,判定各方命運的判示、文告、契約、任命文書等重要公函就發往四面八方。
不過總督職權雖重,卻沒有直屬的部下,均需聘請幕僚幫自己處理刑名錢穀、軍政雜事。
官邸之重,人稱「內咽喉」,各機要人員不但需明筆墨款式,熟悉文件、律例、案情等等,道德上更要求忠孝禮義廉恥,避免舞弊之事發生。
前任總督朱大典革職聽勘後,由史可法接任漕運總督之職,他偏愛年輕士子生員,上任後,大力訪察賢明幫助自己處理軍政事務,除名士外,就是募各地的歲貢生,恩貢生為幕友。
因此此時各房行走的,就儘是年輕人的面孔,個個飛信自揚,倒與別處官邸幕氣沉沉的氣息形成鮮明的對比。
官邸內房,相比上任總督朱大典的佈置,此時簡陋得太多,小飯廳、可供老爺們打盹歇息的鋪炕全無,都換成了柜子,上面不是書,就是公文,密密麻麻,似乎要讓人淹沒在公函中。
一張公案前,一個緋袍花犀帶,官服上有二品錦雞補子的大員坐在官帽椅上傾聽,面前幾個幕僚正稟報着什麼。
朝廷大員身材短小精悍,面目黝黑,但雙目炯然有光,他筆直的坐着,姿勢無可挑剔,他神情專注,幕僚所說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事無巨細,他都頻頻發問。
似乎在他面前,就從來沒有「敷衍了事」這個詞。
這朝廷大員正是新任不久的總督漕運、巡撫淮揚史可法,他今年剛滿四十歲,字憲之,大興籍,祥符人,世錦衣百戶,祖應元舉於鄉,官黃平知州,有惠政。
可法父從質,母尹氏,因夢見文天祥降臨而受孕懷胎,生下了史可法。可法從小因孝順聞名於鄉,崇禎元年中進士,被任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