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570、信心
更新:09-08 00:12 作者:爭斤論兩花花帽 分類:玄幻小說
「但是有一句,站在風口上的豬記得背好降落傘。」李和待台下掌聲落下,繼續道,「商界變幻莫測,今天你身家千億,明天便分文不值。在1992年財富五百強名單里,有多少1982年財富五百強的企業已經榜上無名了?答案是50%。我們這些公司十年以內我們未必在,可能三年就不在了。企業越大越難做,所有的企業,小企業最好做,做大了都難做。我就距離說最近十年破產的五百強企業,比如美國十大富豪之一王安博士創建的王安電腦公司在去年才申請破產,這才是多久的事情?也就是去年。這些企業的做法就是好比無意間吃了一隻蟑螂,因為怕蟑螂不會死,然後就自己吃了一點蟑螂藥……」
台下的人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但是最後一句話又把他們逗笑了,詼諧幽默的語言,卻蘊含着高深莫測的哲理,還沒有經歷過互聯網時代的他們,是多麼的單純,對這些話語都擁有完全徹底的新鮮感。
「.....」
「大家覺得好象我們短短的十幾年內把企業做成這樣的規模、這樣的市值,如果讓我重新選擇下一輩子還做企業,我一定不會做成這個樣子,一定不會做成這樣的規模,一定不會做成這樣的影響力,這也是實話。」
這次沒有笑聲,沒有掌聲。
大家看着他,那幅表情儼然是對李和說,請繼續你的表演!
你是土豪,你儘管矯情吧!
吃到了葡萄還說葡萄酸!
不能帶這樣調戲人的!
「但是,從一個中國人的角度來說,中國又需要一批企業去敢於在世界市場上去競爭。毋庸諱言,我們曾經在歷史陰影下生活,從清末到民國,中國的民族產業受到歐美工業國家的壓抑,在歐美工業化初期的殖民地時代,船堅炮利下的工業品輸入,是國人難以忘記的奇恥大辱。」
對這個民族來說,也許最大的發奮圖強的動力不是來自和一些國家的比學趕超,而更多的是歷史的恥辱給了我們如此大的動力和奮鬥的源泉!
台下的許多人深有感觸。記憶被摧抑成長期潛藏的憤怒,遇火星即燃。中國人是記仇的。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很曲折,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出現民族工業的萌芽、一戰期間的民族工業黃金時代、一戰後至新中國建立前民族工業的凋謝、萎縮。儘管張騫先生,湯震先生等人都非常努力,號召實業救國,民族資本家大力提倡國貨,抵制外國的經濟掠奪,維護民族利益。但是我們這些後人現在後來的總結就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夾縫中生存下來都是不可能的....」
「李先生,包先生,邵先生、何先生,是我們這裏最值得尊敬的長者,他們的親身經歷應該比我們這些通過書了解歷史的人更有感觸,國破家園哪裏還能在?」
「鴉片戰爭以後,既1840年到1949年,中國一直與國際接軌的,開放的一塌糊塗,首都都給開放了,鴉片都開放了,關稅那時候也開放,本人包括眼前的許多人都得益於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需要國際環境和經濟環境的,適合改革開放的環境是西方發達國家轉移生產基地的時候。所謂改革開放與國際接軌也不是什麼新東西,只是所造成的結果改變了不少。所以說,從歷史的大格局來看,1949年之後中國只是暫時關閉,我們需要自強,洋貨的名字是不是需要改改?門戶大開,開放是為啥?是為了交易。交易的前提是啥,政經上說是要有了剩餘的物資之後,大家才有交易的欲望。回頭再看當年的中國,自己尚且吃不飽呢,自己生產的東西連內需都滿足不了,又拿啥去做大規模的交易。所以結論就是,建國初,內外部因素決定中國沒有條件搞開放,不開放,非不願,實不能,沒有防守能力又能怎麼辦呢?那麼即使真的開放了,在冷戰時期,馬歇爾主義大家都不陌生,在那個年代如果哪個人被戴上共產主義的帽子,在西方世界那就別想再混了?」李和說的很沉重。
台下的許多人在沉默。
李和的話,讓他們感覺又是一種看待歷史的思路。
永遠不要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歷史。
「國弱華人能算人嗎?李光耀先生,一國之首,他出國人家都說他是中國人?他也被看不起。一個chinese,翻譯成華僑、華裔、中國人,就這麼個意思沒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