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謀天下 第一百五十章農學大咖
徐光啟有一種預感,他今天遇到的人,和往常那些腐儒不同,所以他才願意說這麼多,而事實證明,朱常洛也沒有讓他失望,少年幽幽一嘆,聲音有些沉重。
「是啊,農者,國之本也!徐兄若能有此志向,當可稱名垂青史之輩也!」
作為一個農耕文明,中國人對于田地的眷戀是天生的,而事實上,在整個中華歷史上,農事也向來是被作為根本來看待的,不僅設有司農的官吏,就連皇帝也要親自下地耕種,而一地農事的狀況,更是官員考績的重要標準,正是因為如此,中國才不斷出現了各種農耕的方式,並且由此延展出繁盛的文明……
只可惜的是,隨着商品經濟的日益繁盛和農業發展的瓶頸來臨,如今的朝堂之上,雖然仍舊喊着以農為本,但是這句話已經從明初的維護農民地位和利益,轉變成了為商人利益代言的掩護。
不僅朝中司農的官員地位每況愈下,就連如今的皇帝下地耕種,也更多的被視為是作秀,失去了重視農業的意義,由此帶來的後果則是農業發展的停滯,沒有了農業生產作為基礎的商品經濟,到最終也不過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罷了!
不過朱常洛知道,他的眼前坐着的,就是農學改變的希望……
徐光啟是晚明為數不多的真正重視農業的大臣,他的前半生以考科舉為目標,登科成為進士之後卻無心仕宦,一心撲到了農事上,親自開闢雙園、農莊別墅,進行農作物引種,耕作試驗,最終將自己的研究結果匯編成書,在後世具有很大的影響。
這還是他一個人獨自研究的成果,朱常洛覺得,如果有人支持之下,能夠有一整套的團隊的話,徐光啟能夠帶給他的驚喜,將是無可限量的……
不過……
「既然徐兄不圖仕宦,又為何屢次前來趕考?若是為求錢財以致農事,經商豈不更好?」
輕輕搖了搖頭,朱常洛開口問道。
歷史上的徐光啟是一直到成為進士之後,才將全部的心思放到了農學之上,如今朱常洛想要加快這個過程,最重要的問題,還是徐光啟本人的想法……
卻不料徐光啟苦笑一聲開口說道。
「徐某豈不願如此?非不願,實不能爾!不敢欺瞞公子,徐某雖不願入仕,可這卻是先父遺願,何況徐某讀書多年,如今家中無一畝薄田,如今不過區區佃戶罷了,若非公子相助,恐怕早已潦倒之極,若不以仕宦,恐無法維生了!」
說起來,徐光啟也是無奈的很,他的家中本就不富裕,父親死後,為了助他考上科舉,更是將家中田產變賣,如今靠替人耕田而生,雖然他考上了舉人,有一些特權,但是這麼多年來四處奔波遊學,卻也是入不敷出,若是他沒有碰到王道亨的話,恐怕現在連溫飽都是個問題,還談什麼研究農事?
研究這種事情,向來是有錢人才能幹的事兒,像每年指着地里那點東西吃飯的農夫,你讓他們搞什麼農業實驗?做夢去吧!
不過此言一出,倒是讓朱常洛的心中大定,穩了穩心神開口說道。
「徐兄,實不相瞞,我姓朱諱常洛,為陛下親子,受封壽王!如今看徐兄有此志向,欲以王府紀善相聘,請徐兄為我研究農事,以解天下農人之苦,不知徐兄意下如何?」
本來朱常洛還擔心徐光啟是執着於考科舉,但是若是僅僅想要入仕,進而解決溫飽問題的話,那就簡單的多了,要知道,朱常洛這個親王既然要開府,那麼必定要設置王府官的。
雖然封地內的官員任命他插不上手,王府當中的長史也要皇帝任命,但是剩餘的王府官他還是有法子的,王府紀善,乃是正八品的官職,按例應當從舉人,監生當中銓選,而徐光啟雖然沒有考過會試,但是也是正兒八經的舉人,任命他做個紀善問題不大。
唯一有一點問題就是,王府官的前途並不大,極少有王府官能夠轉為朝官的,若是徐光啟有意仕途的話,那麼還是科舉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固所願,敢不從爾!」
不過讓朱常洛沒有想到的是,在從朱常洛的身份當中醒過神來之後,徐光啟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下來,遠遠比朱常洛想像的要乾脆的多。
對於他來說,早已經厭倦了這般四處奔波,為了科舉而埋首苦讀,他更喜歡在地里研究農事,何況他如今已經將近三十歲了,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