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日不落 第六百二十八章大明有錢嗎?
更新:09-15 03:35 作者:實在閒得疼 分類:軍事小說
蘇門答臘島上有十萬不到是漢裔或者和漢人有血親之人,他們當然統統被漢人,融入黃家體系。
還有十數萬就必須不斷拉網由山地兵牽着獵犬去一個個山頭捕捉,這項工作比較艱巨,這裏的地盤太大,山高林密。
蘇門答臘島是個什麼意思?咱們漢人的國土怎麼會叫這麼個古里古怪的名字,黃勝當然給自己的領地取漢人愛聽的名字。
從今往後蘇門答臘島不存在,這裏只有「南華島」。中原漢民源源不斷到來,轟轟烈烈改造「南華島」的工作開始了。
前前後後已經移民了一百餘萬漢人來到「南華島」,其中男女勞力有一半。
幾十萬人揮汗如雨大干快上,平整的道路在延伸,堅固的海堤在擴展,一個個水庫、橋樑、工廠拔地而起。
崇禎七年的黃家體系發展太快,用跳躍式發展來形容已經不為過。
預計這一年人口翻番;鋼鐵、水泥、磚瓦產量翻番;戰船、貨船下水數量翻番;道路總里程翻番;良田播種面積翻番……。
一年翻番步子邁得太大,終於扯着蛋了。
保持翻番的大手筆投資是驚人的,對於資金的渴求終於出現在了黃家體系,如果得不到資金會直接影響「南華島」的發展。
這不是黃勝盲目進取,而是迫不得已,大幾百萬移民湧入,不能提供工作崗位如何能夠使人心安定?
基礎設施投入最能夠帶動就業,也最是消耗資金,短期內還不會產生明顯的效益。
黃勝計劃移民四十萬戶近三百萬漢人來「南華島」工作生活,每一戶最少要墊付安置資金五十個銀幣以上,這當然都是成本價。
因為一家一戶十間左右的磚瓦小樓房造價工本費就需要五十個銀幣,居有定所才能夠讓漢人有了家的感覺,才會安居樂業。
僅僅解決住房問題就需要提前墊付一兩千萬個銀幣,「南華島」搶來的住房只有少量石質建築能夠滿足需要,大多數茅草房僅僅在過渡期讓漢民使用,以後都會統統拆遷。
雖然移民會在以後的勞動中得到報酬支付這些私產的費用,但是保守估計也要三五年。
僅僅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問題當然不夠,水利設施、堡壘、炮台、港口、倉庫、工廠等等需要的資金又會達到三五千萬個銀幣。
投資會得到回報毋庸置疑,可是也不會一蹴而就,回報期可說不準是幾年。
如此遼闊的地盤,道路和橋樑的建設必須不遺餘力,規劃中的道路就達到萬里,投資路橋會使得大軍機動力快速提升,會讓整個「南華島」快速形成中央集權。
可是預算需要的路橋資金就高達三千萬枚銀幣,這可是短期無法體現效益的投入。
黃勝這幾年是賺得不少,可是他一直是採取不斷加大投入刺激經濟的手段使商業繁榮提高就業率讓民生穩定。
畢竟這幾年在交趾省、海南島修建港口、倉庫、工廠、水庫、水利設施等等,許多都是先期投入巨大,短期根本不可能收回投資的項目。
交趾省、海南島的可持續發展黃勝做到了,但是再次投入大規模建設「南華島」就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裏畢竟有後世四個江蘇省那麼大,把這裏經營成能夠對抗海嘯、水災等等三十年一遇一般性自然災害的一方樂土,僅僅有了吃苦耐勞的漢民還不夠,還需要海量資金。
因此黃勝謀而後動,利用「華夏發展」吸引投資,集中大明既得利益者的財富達到雙贏效果。
「南華島」獲得先期投入資金就可以大規模發展,黃勝的投資獲得回報會再次增強實力。
大明的投資者參股「華夏發展」獲得紅利會刺激觀望的資本迅速進入,接下來的良性循環就會形成。
大明政府確實窮得叮噹響,但是大明既得利益者有太多是積累了二百餘年財富的世家,地窖里的銀子不要太多。
崇禎十七年大明國都淪陷,想必不是每一個達官貴人都傻兮兮把家財全部留在京師的家中。
據說大明國庫可以餓死老鼠,李獨眼費心勞力拿下京師相當於一無所獲,一群慣匪老羞成怒,把達官貴人一個個逮拿拷餉,據說被榨出數千萬兩銀子的油水。
賢德的周皇后甚至親自織錦幫助崇禎樹立勤儉持家的榜樣,皇帝、皇后都克己自律,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