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 第266章 軍團炮
更新:09-05 14:32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軍事小說
北線尾島,是台江內海的七個沙州之首,北接鹿耳門水道南接大員水道,一個狹長的沙州,在後世時,七沙州已經與台江內海都連成了一片陸地。●⌒,
此時這裏還是一片在海上的沙州小島,島上沒有高山也沒有密林,只有低矮的灌木草叢,沙丘土坡。
在島中間的四草海堡上,達恩緊張的望着下面。並不太大的城堡,已經完全被明國人包圍了。城堡上的士兵們互相對望,不知所措。他們都是來自各地的僱傭兵,既有歐洲各國的也有美洲的還有非洲的也有來自東印度的,這些人以戰鬥為生,各個勇猛彪悍。
以往他們也經歷過許多次戰鬥,在東印度群島上與土著人作戰,在海上與海盜們戰鬥,他們來到大員後,還曾經與台灣的土著人戰鬥。每一次,他們都勇往直前,有時面對十倍二十倍的土著都沒畏懼過。
可是現在,包圍城堡的足足是他們堡內守軍的幾百倍。
整個小島上到處都是明軍,而且這些人並不是什麼拿着簡陋武器的土著人。這些人穿着整齊的鑲黃銅釘泡的綿甲,戴着鋼盔,手裏的武器也絕不簡陋,火銃、弓箭、長槍,甚至還有許多輕炮以及大炮。
看着這些有條不紊的展開圍城,準備進攻的明軍士兵,來自尼德蘭的達恩感覺喉頭髮干。
「起碼有五千人。」來自德國的盧卡斯絕望的說道。如此數量的精銳士兵,哪怕就是有棱堡倚仗,他們也守不住的。
達恩還在仔細的打量着明軍的佈置,然後他發現從明軍的後面出現了一支新隊伍。那似乎是一支炮兵,其中有不少的紅黃頭髮的白種人,是西班牙人。
「攻城炮!」達恩也絕望的指出那些短炮道。
歐洲到了如今,不但戰艦有了飛躍的發展,火炮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早在百年前,英國人就開始利用高爐鑄鐵炮。鑄好後還利用機械帶動鑽頭拉孔,使得內膛口徑一致、光滑,提高發射能力,後來荷蘭人、西班牙人也都掌握了這項技術。鑄鐵炮成了各國海軍戰艦上的重要武器。
到了十六世紀末,英法西班牙等國都開始進行了火炮改革,將火炮的種類進行規範。如英國的火炮改革是按照用途進行分類,英國的火炮分成了十六種。改革後,英國的火炮就會發成了野戰炮、攻城炮、岸防要塞炮三大類。
到如今。英國人的野戰炮主要以3磅6磅9磅12磅18磅32磅為主。
野戰炮又有重型、中型、輕型之分,重城野戰炮又稱蛇炮,重1.75噸,發射15磅炮彈,平射射程四百米,最大射程二千六百米。中型野戰炮稱半蛇炮,發9磅炮彈,輕型戰野炮又稱鴨炮,發射0.75到5磅炮彈,重半噸到一噸左右。
攻城炮稱為皇家加農民炮、加農炮。半加農炮,口徑更大,重量更大,炮彈也更大。
法國的人火炮也進行了改革,其中野戰炮又以四磅八磅十二磅為主,瑞典則形成了三磅十二磅二十四磅的獨特體系。
西班牙人迪亞哥烏法諾則比較系統的建立了以48磅,4磅,1磅和6磅為組成的火炮體系。
西方各國的火炮改革,尤其是近些年的改革,使得他們的陸軍野戰的炮重量更輕。移動更方便,大大增加了陸軍的作戰能力。而他們的軍艦的艦炮炮管更長,普遍使用的是9磅18磅24磅32磅的長炮,威力驚人。
相比起這些西方國家不但改進提升威力的火炮。中國的火炮卻早已經落後了。雖然後來得到了葡萄牙人的鑄炮技術,但都是落伍的技術。與西方各國的劃分不同,中國此時的炮主要以前後裝以及炮重來劃分。
比如後裝炮一般都稱為佛郎機,前裝炮一般稱為紅夷大炮,然後再根本炮身的重量,劃分為三百斤、五百斤、一千斤、三千斤等。中國的火炮鑄此時已經走上了歪路。
劉鈞的九頭鳥。原來基本上都是虎蹲炮和佛郎機,滅虜炮這類小炮,主要以發射散子,近戰。九頭鳥自己設計製造的神威炮,其實也只是臼炮,有些類似於西方的攻城炮。
以往用這些炮對付缺少遠程火力的流匪,自然是很犀利,可如果對付擁有遠程甚至重型火力的紅夷,甚至是清軍,則肯定是要吃虧的。
上次佔領雞籠,然後又澎湖海戰得勝,劉鈞不但得到了許多西方的炮手,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