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狂潮 398 加班加點
更新:09-07 13:51 作者:金屬裂紋 分類:科幻小說
其他方法陸續被與會者提出,包括為小行星噴漆、安裝太陽帆、反光鏡陣列照射、甚至像派人上小行星上安裝核彈的提議都沒落下。
然而這些方案並不像看起來那樣先說,在小行星表面塗一層漆並不難,直接將裝有漆料的桶罐當炮彈發射出去,撞在小行星上,就可以達到噴漆的效果,問題是這個辦法產生的推力小的可憐,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改變小行星的軌道。
反光鏡照射也是一樣,沒有足夠的時間,根本改變不了小行星軌道。
太陽帆倒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見效,哪怕太陽帆產生的推力很你,但宇宙天體的撞擊,是真正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只要對小行星施加一點外力,其軌道就會發生極大的偏移,足以將小行星推離撞擊軌道。
然而這群小行星的飛行速度高達每秒二百公里,而且還在逐漸加速,人類建造的任何一種飛行器,都不可能追上風馳電掣的小行星。
派人上小行星安裝核彈,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迎面發射太陽帆不是不行,但是每秒二百多公里的相對速度,甭管機械強度多麼高的人造物體,撞在小行星上的結果都跟小行星撞地球差不多,必定像炮彈一樣當場爆炸。
討論進行到這一步,會場突然陷入詭異的寧靜,一位與會專家如夢初醒:「爆炸能推開小行星嗎?」
「應該可以。」另一位專家掏出手機迅速計算,「如果十克的物體以五倍音速撞擊小行星側面……假設小行星的質量是十萬噸……理想狀態下,大概能產生每秒0008米的位移……那麼一天的位移就是700米,一個月的位移就是21公里!」
「21公里太少了,再擴大一百倍也不夠。」
「那就增加撞擊次數!」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只需要考慮可行性,具體怎麼辦還是交給政治家來決定吧。」
「那我們還等什麼呢?」
討論熱烈的會議戛然而止,會議結果迅速通報各個國家,五大國立刻進行可行性討論,繼而互相溝通,最終確定攔截計劃。
為完成該計劃,美俄各貢獻一門尚未列裝的電磁炮,炮彈則是127毫米彈頭——注意是彈頭而非子彈,反正宇宙中沒有空氣阻力,只要能從電磁軌道上發射出去,無論彈頭是什麼形狀都不影響彈道。
除了從軍工廠搞來的彈頭之外,還弄來了一大批十克左右的軸承鋼珠充當彈藥。
電磁炮需要足夠的電能驅動,若使用傳統的太陽能電池板提供電能,需要的面積實在太大,光是向太空運送電池板,就要佔掉相當一部分運力,這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承受的結果。
為此,中方貢獻了兩台小型液態金屬反應堆。
這種軍用反應堆一直秘而不宣,美俄兩國的情報部門只是從側面了解到中方可能擁有這種反應堆,卻一直沒拿到確鑿的證據。
若不是實在找不到更合適的反應堆,一哥肯定不肯大出血。
其實微堆才是最適合用在航空航天工程上的反應堆,但是微堆輸出功率太低,根本帶不動電磁炮,多堆聯動需要的數量太多,時間太趕根本來不及製造,所以只能退而求次,弄兩座液態金屬堆頂上去。
電磁炮必須安裝在穩定的武器平台之上,而目前最穩定的空間平台只有兩個,一是國際空間站,二是天宮。
駐守空間站的宇航員們立刻行動起來,進行安裝前的準備工作,各國頂尖專家以最快速度,設計軌道炮與空間站的連接裝置。
然而空間站不是宇宙戰艦,經過計算發現,電磁炮連續發射產生的震動和後坐力,不僅會影響空間站的正常姿態,還有可能影響空間站的整體結構,從而威脅空間站的安全!
最終的結論是電磁炮無論如何都不能安裝在空間站上!
為此五大國再次展開緊急磋商,不過會上只有中美俄三國說話,已是昨日黃花的英法,很識趣地閉緊嘴巴。
討論的結果是必須為電磁炮定製武器平台,全球擁有航天能力的國家和地區,用的都是一次性飛船,那東西根本不能當武器平台使用,唯有美國佬擁有獨一無二的航天飛機。
美國人不得不將早已退役的航天飛機從博物館裏拉出來,以最快的速度召集技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