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狂潮 541 月球一日(三)
更新:09-07 13:51 作者:金屬裂紋 分類:科幻小說
葉涵馬上問道:「地球什麼時候送原料?」
已經穿好宇航服的高凱摘下頭盔抱在手裏:「該送的設備都到位了,以後沒有特殊情況,不會再往月球送原料設備,必須靠我們自己解決,所以,沒有絕對的必要,最好別動打印機。」
葉涵無奈地嘆了口氣:「懂了。」
他不清楚月球上究竟有多少設備,也不知道究竟有什麼設備,可是臨時基地里至少有上百仍未啟封的飛船,想必該有的設備一樣都不少,甚至還有必要的備份。
高凱扣緊頭盔走向氣閘:「都抓緊時間!」說完鑽進氣閘,閘門在他身後關緊,一陣噝噝的抽氣聲響,抽氣設備迅速抽空了氣閘中的空氣,直到代表通行的綠色指示燈點亮,高凱才打開外閘門踏上月面。
生活艙通向外界的氣閘,每次只允許通過一個人,全組人必須分成十幾次,才能全部離開生活艙。
想一次性離開也不是不行,前提條件是所有人都穿好宇航服,直接把更衣室里的空氣全部抽空。
在這種情況下,生活艙的控制系統允許兩層閘門同時打開,這樣一來,更衣室里有一個算一個,可以一次性全部離開。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一說生活艙的結構,生活艙並不是那種結構簡單的艙室,其內部設計非常複雜,內部空間被大大小小的房間切割得支離破碎,而且所有的門都有氣密結構,可以看作單層氣密門。
這種設計可以在失壓的情況下,最大限度保留各個小空間的氣壓。
而且設計師連氣密門的打開方向都考慮到了,凡是航天員有可能長時間滯留的地方,門一定是向內開。
如此一來,一旦室內外失壓,室內的氣壓就會緊緊地把門壓在門框上,避免室內的空氣流失;反之若是室內失壓形成負壓環境,氣密門就會被室外相對較高的氣壓頂開,補充壓力的同時,還能起到提醒的作用。
當然了,正常情況下,環境監測裝置多半能提前發現壓力波動,及時提醒航天員注意壓力故障。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樣的設計可以最大限度防止設備故障導致的不良後果,可以說是生活艙的最後一道安全防線。
類似的設計還有很多,例如所有人分住兩處生活艙,同樣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兩段生活艙之間的更衣室,在生活艙破裂的情況下可以充當避免所等等。
眾人依次離開生活艙,高凱和另外一位航天員已經從附近的車庫開出兩輛月球車。
高凱招招手說:「都上車,先去看施工點,然後再分組行動!」
大家身身上都帶着負重,不能像美國登月時那樣蹦蹦跳跳,而是像在地球時一樣爬上月球車。
月球車的結構十分簡陋,就是一個合金底盤,幾個輪子再加簡單的操控系統。
這東西直接使用電力驅動,遠了不敢說,跑上幾十公里半點問題也沒有,是航天員在月面的主力交通工具。
葉涵注意到月球車的輪子都是中心鏤空結構,和舞獅子用的繡球差不多,立刻意識到這就是傳說中的碳纖維車輪。
極地環形山內常年不見陽光,表面溫度比月夜還要低得多,最低甚至可以達到零下二百多度。
雖然月球表面缺乏熱對流介質,物體的溫度不會無緣無故的流失,但車輪必須和地面接觸,所以使用的材料必須耐低溫。
太空中環境惡劣,航天材料不僅要耐低溫,還必須耐高溫,符合條件的材料真心沒有多少,橡膠家族還真找不出一種適合在月面使用的成員。
許多人認為美國登月是騙局的證據之一,就是美國佬的月球車用的居然是充氣橡膠輪胎,而且生產這種輪子的公司從來沒向市場推出過這種超級輪子,就連美國佬也只在登月時用過這種輪子,登月結束之後,美國人製造的月球車火星車,用的全都是合金金屬輪。
如果傳言屬實,擱誰都會懷疑美國佬的登月行動是否屬實,畢竟他們曾用星球大戰計劃忽悠過毛子,屬於有前科的慣犯。
月球車看起來簡陋,但是性能一點也不差,兩台月球車一前一後離開臨時營地,向西行駛三百多米後,停在一片連續的斷崖下方。
沒錯,就是斷崖。
高高的環形山幾乎與地面垂直,崖壁凹凸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