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鋒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讓
更新:09-08 23:44 作者:可大可小 分類:玄幻小說
朱慕雲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從糧食和食鹽兩方面動手。現在糧食和食鹽,都已經統制,只要規定,從現在開始,所有的交易,必須以中儲券交易。
糧食和食鹽,是人生存的必備物資。糧食的話,政府暫時還不能控制,可是食鹽,幾乎卡在日軍手裏。
應城鹽礦是華中地區重要的食鹽產區,咸豐三年,也即1853年,就開始獲准熬鹽。到抗戰爆發前,該礦每年鹽產量都在三十萬擔左右。
1938年10月,日軍佔領應城後,鑑於食鹽的重要地位,對應城鹽礦實行嚴厲的統制管理。剛開始佔領時,為了防止仿真流出,日軍強令各鹽場一律熄火停業,時間長達兩個半月。到年底,才允許各廠,在「每班每鍋抽鹽50斤」的條件下開業。
為了加強對食鹽的全面壟斷和瘋狂掠奪,日軍古星特務總部命令湖北省政府頒佈《處理應城石膏公司辦法》,勒令應城石膏(食鹽)公司關門停業,另行成立應城膏鹽股份有限公司,實行所謂官商合辦,省政府佔六成。
而所產之食鹽,全部由政府統購統銷。古星鹽政局,就負責整個湖北的食鹽統購統銷。應城膏鹽股份有限公司出產的食鹽,會全部運往武漢,全部由古星鹽政管理局銷售。
這些食鹽,除一小部分分配給各縣官鹽公賣處按口配額外,大部分將給各縣之合作社,用來交換糧食、棉花和各種土特產,以供日軍需要。可以說,日軍控制應城鹽礦後,既可以卡住老百姓的脖子,又能讓免費得到大量物資。
日軍佔領古星後,礦產、苧麻、棉花、牛羊皮、豬鬃、桐油、生漆等列為軍用專賣品,朱慕雲的經濟處,就是負責檢查貨物,維護日軍的統制權。
古星市政府早就頒佈《調查古星市現有米糧辦法》,實行糧食統制。不久之後,又制定了《管理米糧對策》,規定全市之米店,統一集中在姑嫂樹、楊家河、巴東等三片集中經營。
各軋米廠均必須加入公會,成為會員。由公會集資統一收買稻穀,嚴禁自行買賣,各米店依據計口售糧制度,按限價配售。
而在其他各縣,則成立日資洋行的合作社,負責糧食、棉花和其他農產品的統制事項,禁止民間自由買賣。
越是禁止的東西,價格就越貴。所以,朱慕雲才財源滾滾,有權力的人,都可以大發橫財。
而朱慕雲的中儲券推廣計劃,正是基於這兩點。食鹽有配額,糧食則統制,用這兩個手段,逼迫人們使用中儲券,既不費時,也不費力。
「這個計劃好。」李邦藩一口氣把這個計劃全部看完,代鹽政局和公會的力量,把中儲券推廣下去,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能不能奏效還不知道呢。」朱慕雲謙遜的說,其實,他對這個計劃非常有信心。只是,在沒有得到組織批覆之前,他只能使用一般手段。
把這個推廣計劃計劃拿出來,能顯得他確實很能幹。也只有這樣,才會讓他全程參與整個計劃。如果是冒險之事,朱慕雲自然不會積極。但是,這種沒有危險,又能在日軍面前表現,還有好處可拿的事,朱慕雲當然得積極。
就算李邦藩知道朱慕雲的私心,最終也不會說什麼。對李邦藩來說,一個貪污的朱慕雲、一個平庸的朱慕雲、一個聽話的朱慕雲,正是他所需要的。馮梓緣能幹吧?可他是軍統的人,又有何用呢?張百朋能幹吧,可他不聽話,總是自作主張,也是沒用。
「一定可以的,你準備一下,陪我去軍部匯報。」李邦藩興奮的說,這個計劃肯定會成功,而且執行的時候,也會非常容易。甚至,都不必政保局出事。只要政策到位,就能順利推廣中儲券。
「局座,我就不去了。這是我準備的一份日文報告,上面已經寫上了你的大名。」朱慕雲搖了搖頭,這種事他可以出主意,但還是不要出這個風頭為好。
協助南京政府推廣中儲券,終歸不是件好事。就算這是迫不得已的事,但朱慕雲還是希望能儘量不沾此事。
李邦藩這才注意到,下面還有一份日文版的,在最後,果然寫的是自己的名字。而上面那份,他翻到最後一頁時,寫的則是政保局。這種事情,可以做,但不要留名。
對日軍而言,誰做了這樣的事,絕對是他們的忠實走狗。但對中國人而言,那就是板上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