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 第169章 0168 難耐的等待
更新:01-08 09:15 作者:懵懂的豬 分類:軍事小說
第169章 0168 難耐的等待
蘇、美、英,不管世界各國在戰後的歷史上如何評述,這三個國家都是歐洲戰場上的絕對主力,這就像中、美是亞洲戰場的絕對主力一樣。
這三國首腦要想進行一次會晤,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最起碼的,需要確定一個安全的會晤地點,還需要搞好完備的安保工作,任何意思錯漏,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比如斯大林,無論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在真正的蘇德戰爭期間,如果蘇聯沒了他,這場戰爭的走向將難以預測,因為除了他之外,如今的蘇聯再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將整個國家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了。
為了這次的會晤能夠順利召開,從五月份開始,蘇、美、英三國,連續召開了數次的外長級會議,地點都選擇在了莫斯科。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就三國首腦會晤所需要討論的具體問題,進行了多次繁瑣而反覆的磋商。
就蘇聯來說,自然是希望美英能夠儘快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以削弱蘇聯所面臨的壓力,減少蘇聯所承受的損失;美國重視的則是構建戰後世界格局,並成立由此成立一個國際合作組織;英國則更重視建立一個包含可供盟國磋商與戰爭有關問題的歐洲機構。
三大國各有自己的打算,比如在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上,美國態度不甚積極,英國則希望在巴爾幹半島開闢第二戰場,取道羅馬尼亞進攻南斯拉夫和匈牙利,並最終向德國本土發動攻勢。
英國開闢第二戰場的作戰計劃,實際上,是打算將蘇聯的戰後勢力範圍,限制在1941年的蘇聯舊有勢力範圍內,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將成為歐洲與蘇聯之間的勢力緩衝地帶。僅從英國的這一項提議就能看出,此時的英國已經形成了真正意義的鐵幕思維,其反共反蘇聯的思維方式並未因戰爭而有所改變。
莫洛托夫帶來的談判記錄,令斯大林看了之後極其憤怒,他命令莫洛托夫給美國國務卿科爾帶去一句話,意思是,若美英盟軍將第二戰場的開闢地點定在巴爾幹半島,那麼蘇聯將不排除與德國法西斯進行單方面媾和的可能性。
無獨有偶,就在莫斯科會議進入第二輪談判的時候,日本外相松岡洋右派遣特使抵達莫斯科,向莫洛托夫轉達了一項意願,即日本政府願意做中間人,為蘇德雙方的何談穿針引線。
幾乎是同一時間,中國國民政府駐蘇大使傅秉常從南京抵達莫斯科,在與莫洛托夫協商未果之後,向美國國務卿科爾遞交了一份備忘錄。在這份備忘錄中,大使詳細闡述了自抗日戰爭爆發以來,中國政府及中國人民在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戰場上,所付出的的巨大犧牲和代價,因此,中國作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四強國之一,其地位理應受到尊重。
在見到擊敗德國人的曙光之時,盟國內部的利益糾葛開始顯現出來,這一點其實也很容易理解,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說,這就是一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轉換問題。
在整個五月份,三國外長會議一共召開了4次。在這個時候,世界反法西斯陣營里,還缺不了蘇聯的存在,而蘇聯的衛國戰爭,也離不開美英在物資上的援助,因此,談判中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契合點就成為了必然。
在43年之前,蘇聯政府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態度還是曖昧的,他們一方面支持着同為共產主義陣營的中國友黨,一方面又同國民政府眉來眼去。而在43年5月之後,隨着三國外長會議的一次次磋商,蘇聯的外交態度開始發生轉變,其對國民政府的支持力度明顯提升,這也是從蘇聯自身的利益出發考慮的。
同樣也是在五月初,還有另一件事情發生,在斯大林的親自關照下,經過卡盧加戰區游擊隊的多番努力,搜尋列昂尼德的工作總算告一段落。一支游擊隊在臨近鮑里索夫斯克的一處叢林中,發現了列昂尼德墜毀的戰機,同時,也發現了被認為是跳傘逃生的列昂尼德的屍體。
經過多方努力,在將近五月中旬的時候,列昂尼德的屍體被輾轉送到莫斯科,其叛國投敵的謠言,自然也不攻自破。隨後,列昂尼德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並追授少將軍銜,這個在鮑里斯前世悲劇了數十年的人物,總算是得到了一個公正的對待。
仍舊是在這個五月,英美盟軍在經過了長達近三年的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