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之龍 第二十六章
就在捕鯨船們開始向着北海道漁場進發的同時,對於海龍的討論也進入了高峰,問題的關鍵是誰有權對這頭生物進行命名?最後是美國佬搶過了這個權利,雖然是日本漁夫首先目擊到這頭海怪,但是美國佬認為他們的潛艇才是最先遇見這頭海龍的。而且美國的生物科學遙遙領先,對於古生物的研究世界第一,因此他們首先對海龍進行了動物學上的分類。
首先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是毫無疑問的,然後爬行綱也被絕大部分科學家接受,但是對於它到底是調孔亞目還是雙孔亞目有爭議,前者是各種蛇頸龍以及上龍而後者則是恐龍跟滄龍,對於這頭海龍到底是它們之中哪一類的後裔,爭論就集中在這裏。當然美國佬自己也在吵,最後只能模模糊糊地定為是雙孔亞目某種滄龍的後裔——畢竟上龍類的滅絕比滄龍早太多了。
「那麼是滄龍科?」這樣的話一說出來,立刻就引起了反駁的浪潮。就圖片跟照片上來看,洪隆就是算成滄龍之上的有鱗目都難說——因為他身上的絕非是鱗甲,更類似於厚重的甲殼,那可是鱗甲與板甲的區別。而這頭海龍的四肢非常明顯是好像鱷魚那樣能在地面上上爬行的,跟已經變成鰭狀肢只能在海里的滄龍完全不一樣。除非能有化石證明滄龍之中有某個種類又爬上了陸地,否則這頭海龍絕不應該被列入滄龍科。
因此一個全新的科就這樣出現了,海龍科。而洪隆就有幸成為了獨科獨屬獨種的生物——海龍科海龍屬海龍種伊吉爾海龍——這是因為這位著名的古生物學家是日耳曼裔......但是這毫無疑問地被亞洲諸國聲討並無視——大陸通常稱這頭海龍為敖廣龍或者說海龍王,而日本一般叫它八歧龍,至於韓國人則是很乾脆地就叫世宗大王龍,不過北方的分家稱之為金將軍龍......不過洪隆才不關心他到底叫什麼名字,反正他知道自己有名字——洪隆。不過有時候他也有點自嘲,「若是全稱的話豈不是該叫我洪隆龍麼?什麼時候我變成了聲波的小弟轟隆隆......」
眼下洪隆帶着虎魚小弟在遼闊的北海道漁場巡遊,豐富的海產使得這兩頭海怪吃得腦滿腸肥,富含輻射的水產極大地促進了這兩頭海怪的進一步發育。造成這一切的伯符還算有節操,他將洪隆什麼的限定成了真實系的生物——雖然已經完全不怎麼科學了,但是這還是真實系不是麼,因此洪隆的增長受到了真實的限制——三十米左右就是他的極限了,雖然爬行動物終身生長,但是哪怕他活上一千年,最後的身長也絕不會超過四十米。當然他的虎魚小弟也是同樣道理,體長是絕不會超過十五米的——即使這條魚也活上上千年。
三十多米長的海龍跟十二米長的虎魚已經是大海怪了,若非伯符有節操,哥斯拉也分分鐘弄給你看——畢竟這貨也是有着伯符頓的前科的。得益於海龍的出現,北海道的漁業一落千丈,並沒有漁夫敢於出海搏命,他們頂多也就在近海淺海進行捕撈作業,但是這樣就抓不到值錢的大魚——尤其是日本人最愛的金槍魚。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如果不是更嚴重的話,所以大家都呼喚着那些捕鯨船的兄弟,懸賞給他們去捕殺那頭海龍——至於動物保護?珍惜的古代生物?斷了老子的財路管他去死!還不上貸款老子比餵了海龍還慘你知不知道!
捕鯨船照例是用了魚血之類的來引誘那頭海怪,當然這一次更先進地用上了聲納——捕魚用的聲納。換成一頭愚蠢的野獸,那麼多半就會被這幾條船發現,或者被釣上來,或者被誘到海面捕鯨叉轟殺之。但是洪隆是有智慧的,他遠遠地看見了這幾條殺鯨無數的戰船,在嗤之以鼻的同時,非常乾脆地在北海道複雜的海岸線上找了個難以發現的海面洞窟直接爬了進去睡大覺,而虎魚小弟習慣性地就只在洪隆所在的洞窟附近海域洄游,完全不上當。
這些船在海上漂,每一天都是白花花的銀子,這樣下去開銷不得了。於是在整整一周的時間裏一無所獲之後,只能灰溜溜地滾回去。洪隆才沒興趣跟火藥推進的捕鯨炮決一死戰呢,而且潛入海中去劃捕鯨船的船底也太累,對於他的爪牙的磨損也相當嚴重,所以說該認慫的時候就要認慫,這不眼看着灰溜溜滾回去的傢伙身上的財務壓力更嚴重了不是麼。
大船是滾回去了,但是迫於生活的壓力,那些捕魚船捕蝦船之類的還是不得不出海作業。現在餌料充分的海龍並不想要將他們全部擊沉在海中,洪隆決定挑選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