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絕新漢朝 第四百九十章 追悔莫及忙遷怒
更新:09-07 21:21 作者:戰袍染血 分類:玄幻小說
佛支佐長嘆一聲,卻知道局面難以扭轉了,因為此次佛評,乃是他們費盡心思佈置下來,來人眾多,當眾宣讀,根本是毫無轉圜餘地了,只等過了今天,佛門六家之分,必然就要逐步傳遍出去了,擋都擋不住!
這六家的劃分,旁人或許聽着有些迷糊,但學佛敬佛禮佛之人,卻是一下子就從那六家的稱呼上,就品味出不同的韻味了!
尤其是竺法潛、竺法智、比丘首陀,更是眉頭緊鎖,陷入到了沉思之中,似乎從六家之分裏面,領會到了什麼,心有感悟。
「不妙!看他們的樣子,顯然都從六家只名中,有了自己的傾向,這還是我等佛門之首,知道大局,那佛家眾多寺廟,一旦也有了這總結後的六家之分,各取所需,然後獨立發揚,那光是內耗,就足以耗盡我佛門氣運,還怎麼弘揚佛法?」
問題是,你還不能攔,因為這般總結和劃分,其實是佛法研究進步的表現,是佛法研究進入了深水區,逐步開花結果,在中土有了根基的表象!
「陽謀啊!這是**裸的陽謀!無從抵擋,還不能阻擋,甚至有的時候,我等說不定還要去推波助瀾!」
這麼一想,佛支佐的心,就沉了下去,仿佛有一盆涼水,當頭澆下。
正當他以為,自己已經觸摸到了陳止最深沉的惡意之時,卻聽那念書的文人,在詳細訴說了六家之分,各自有何意義後,又說出一句:「……自南北戰亂以來,百姓流離失所,宣武一統過後,北地卻多天災,洪旱蝗崩層出不窮,北地百姓多有失地和流亡着,百姓困苦,無所依從,是以佛教苦空、涅槃、淨土天國之說大放光明,乃有興盛之基。」
那文人念到這裏,下意識的停了下來,抬頭看看眾人,又瞧了瞧江都王,看到的卻是一個個沉默的身影。
整個佛評的會場,在這一刻都安靜下來。
他們都不是蠢人,尤其是台上的王衍等人,本來聽着聽着,就都察覺到不對的地方了,但急着聽書,便也沒有心思仔細分辨,只顧着往下面聽了。
可等他們聽到了那一佛六分,每一家都有其法,還都說的頭頭是道,就知道陳止是下了功夫的,因為他們能聽得出來,這看似簡單的六家之分,其實涉及了不少的佛經典籍,更有諸多解釋,都被陳止一一整理出來,歸納為冊,這才總結出了六家。
這佛學六家的劃分,主要是脫胎於般若學之說,等於是總結了當前的佛家之說,繼而演化出來的,而且無論正面、反面,幾乎都考慮到了,就算是五僧想要找毛病,也無處下手
蓋因這六家的內部,其實就有相互矛盾、彼此指責的部分。
事實上,能寫出這本佛論,陳止除了靠着心中藏書和東西兩苑的文獻之外,更藉助了前世遺澤,讓他得以記憶後世的一部分知識。
在原本的歷史上,佛家的發展就是慢慢分化的,隨着站穩腳跟、影響力的擴大,佛家吸納的人越來越多,不同的見解自然而然的會出現,所以在般若學成熟之後,各家的解說慢慢出現,就有了六家七宗之分。
陳止現在做的,就是把這個發展過程給省略了,在佛家還沒有真正壯大,就拔苗助長,將六家之分提前拿了出來,這樣在時間上的巨大差別,對佛家的影響,其實非常致命。
同時,這還不是最要命的,真正的問題,還是那文人念過的一句話
「這佛家興起的緣由,真是如此麼?莫非那民間的布衣百姓,以後也會有很多學佛的?」王衍轉頭看向身後的眾人,但沒有人能回答他的話。
只是這些人,卻也都感到了陳止一本書中,隱藏着的殺機!
姜義坐在人群中,眯起眼睛,品味着先前的內容,對陳止的心思,已然洞察。
「不簡單啊,開篇先說佛學歷史,把佛陀從神位上拉下來,變成了身毒的一個小國王子,還有着明確的事跡,跟着又提到了佛家之分,這是要鼓動佛學內部之人的爭鬥啊,這群學佛者,覺悟者多,為傳佛學,精誠合作,如今看來,卻非一體,內部也有分化,那什麼大乘小乘的,就是其本來的分裂,結果陳止還嫌不夠,自己總結了般若之學,給他們指明了鬥爭道路!還一下子就分出六家,這心真是狠辣!」
想到這裏,儘管對陳止有不少成見,姜義卻忍不住在心裏給陳止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