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佑明 第七百三十六章 海外就藩後大富,震驚諸藩
更新:07-19 10:20 作者:楓渡清江 分類:軍事小說
張蘊生這麼說後,太子不由得一怔,隨後啞然失笑道:「張老說的是。」
接着。
太子又道:「看來接下來履任山東巡按一職時,本縣還是應該降低一下仁心,以免將來百事不成,反惹眾人怨恨。」
張蘊生微微一笑,且奉承太子道:「值此昌明隆盛之朝,以東翁這樣的清正明斷之官,不愁不能為公卿。」
而接下來。
因為戴一清和太子都得到了升遷,所以,查緝礦賊的事依舊在被天下各級官僚們認真執行着。
同時,也還是有正直的官員在竭力揭發和阻止一些官僚過度執行查緝礦賊之旨的行為。
這樣一來,使得查緝礦賊的事既得到了徹底的執行,也沒有因為過度執行而適得其反,造成大的動亂。
當然。
正因為查緝礦賊的事得到了徹底的執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算是在過度執行。
所以,很多鄉宦豪右都因此被以流放罪犯的方式,遷移到了海外。
每天運這些被流放者的車船可謂是絡繹不絕。
這些人因而一路哭着與一些遠親近友告別。
不少人更是在離開時,對祖墳還有家族祠堂,乃至家鄉具有代表性的物事是拜了又拜,如什麼大槐樹、大柳樹、大榕樹,乃至江河湖泊,仿佛對自己家鄉的一切都戀戀不捨,哪怕是一抔土。
「孫兒啊,你將來若有機會回來,要記住,到了這棵大桑樹後面的山坳,你就算回了家。」
「到時候,你要記得帶着你大父我的骨灰回來,把你大父我葬在這大桑樹附近,不要把我葬在異國他鄉。」
去山東上任的太子在路過歙縣時,就聽見一老人正牽着自己的孫子在一棵大桑樹下囑咐着一些關於自己身後事的話,而他也因此多看了整個官道上綿延了數十里遠的遷徙隊伍幾眼。
太子對此沒再說什麼。
因為,他已經開始讓自己降低對民眾的同情心,而試着不完全按照書上的知識和普世的價值觀去看待這些現象,且用統治者該有的硬心腸姿態,去坐視這些士民百姓在官兵催促下,落淚離開自己的家鄉。
由於許多士民百姓被流放,所以衛王就藩的本州常陸府一帶,也一下子湧入了大量漢人士民。
總督邢玠為此開始以「凡常陸各縣人無主荒田,及原倭人貴族、大名、武士等田,皆當盡行分給西來國朝諸民」之令,讓駐本州官軍開始圈地,且還圈選倭女年輕未婚者,備選與西來國朝諸民鰥者為妻。
除此之外。
邢玠還鼓勵遷來的漢人們開礦,甚至,他這個總督官府已提前根據聖旨給與的便宜權力,而下令設立常陸銀行,且讓常陸銀行出無息貸款給漢人們開礦,甚至還表示將對經營礦場不錯而帶來很多礦稅的商賈給予名位。
總之。
這些漢人在中土開礦是要牽連三族的大罪,但現在一出海到常陸後,他們開礦就成了當旌表三族的大功。
因此,一時間,許多常陸許多的倭人田都被圈佔,且陸續分給漢人,許多倭人佃戶也不得不依附漢民為奴。
而許多礦山也開始被遷來的漢人承包開採,許多被明軍擄掠的倭人也都變成了礦奴。
大明對外擴張,自然會優先照顧自己主體民族的利益,所以讓漢人先得利是在所難免的。
不過,隨着大量漢人遷來,對常陸國的經濟振興的確是質的提升。
畢竟這是用先進文明代替落後文明的一種擴張,而不是落後文明代替先進文明,不得不先融化完成才能開始提升進步。
除此之外,因為遷來的漢人不少都是有文化的讀書人,所以,讓當地的文化事業也振興的特別快。
碑帖與石刻字帖以及漢人雕塑開始大量出現。
官府也因為這些流放來的文人太多,而開始主動出資組織他們編寫各類利於王化推廣的書籍,如記載大明徵服常陸這樣武功的文章。
只一年。
常陸國的糧食產量就得到了極大提升,金銀產量也得到了極大提升。
另外,原以倭文倭風為主的店鋪寺廟仿佛就在一夜間消失,迅速變成了以漢文漢風為主的店鋪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