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窺光 第83章 西方思想及宗教簡史之四!
更新:11-27 07:58 作者:江楓客棧 分類:軍事小說
在秦朝末年的戰爭中,秦朝守衛西北和北方邊境的部隊,為了自保一部分打着外族旗號自立為王;一部分直接投靠匈奴等境外強敵,隨着秦朝的垮台,秦朝貴族、朝廷的官員、知識精英和工匠大批逃難到境外,他們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新疆地區和中亞地區,因為那裏通過河西走廊就能到達,同時那裏生活着大量的華夏族,有發達農業、村莊和城市。
在古代中國,宗教、思想、文化和技術等都嚴格控制在統治階級手裏,由朝廷的宗教法師、文官、學者、科技專員和工匠等人員控制着,法師主管國家宗教教義頒佈和解釋,主持國家的宗教儀式及活動,指導和約束民間的宗教儀式及活動。
文官協助皇帝編制國家的管理機構及管理系統等管理國家的各項事務和事業,制定國家法律,建立國家司法系統執行法律,建立國家監察系統監督司法,監督朝廷官員的執法情況。
科技專員主管建立國家地理坐標及土地丈量,繪製國家地理地圖及人口資源分佈地圖,主管天文觀察,計算天文曆法,頒佈國家曆法和時間標準,指導國家農業等產業及事業的日常運作,制定國家和民間在長度、面積、重量等方面的計量單位、計量標準和操作規範,主管國家度量衡器具製造、管理及監督系統的建設,主管數學(建立基本數論、計算未知數、無法實測數等抽象數)、物理(製造業進行各種材料力學等物理性能的測試)、化學(對現有材料進行防蟲、防磨損、防變質、防腐蝕等化學防護測試,通過材料及礦物混合、溶劑溶解和焙燒等化學反應過程尋找新材料)等基礎科學研究和成果頒佈;主管朝廷所需的武器、車輛、艦船等國防及重要民用裝備及設備製造、技術儲備和技術升級,主管軍事、朝廷、民用等建築及建築材料的製造技術及規範,主管各種生產及生活的材料、物資、工具、用品和用具等方面的製造技術及規範。
朝廷主管和聘請的工匠及工匠隊伍負責按照國家技術標準和驗收規範,製造國家、朝廷和民間需要的各種設施、裝備、工具、用具、用品、材料和物資等。
治理國家策略及典章制度、地理資料及數據、天文觀察及曆法計算等三大核心技術和內容屬於國家最高機密,由皇帝及朝廷內閣嚴格管理,其他朝廷官員和非主管技術專員不能閱讀、學習、知會和掌握,否則被殺頭和滅族;朝廷管理的其他技術內容、標準和規範也只能由主管技術專員、工匠領袖和專業工匠掌握,其他人不能窺視,否則也要殺頭和滅族。而這些專業技術和製造工藝,都由技術專員、工匠領袖和專業工匠進行世襲傳承,朝廷對傳承譜系進行登記註冊。
因此,國家文化、技術和文明全部控制朝廷官員、技術主管、技術專員、工匠領袖和專業工匠的手裏,如果這些人沒有攜帶典籍及技術文件投奔國外,外國人絕對不知道國家治理、地理、天文和立法,以及軍事、經濟、社會等涉及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興旺發達的各種專業技術和知識。
但是秦朝滅亡後,由於秦朝朝廷官員、技術主管、技術專員、工匠領袖和專業工匠的大規模集體外逃投靠敵人,使匈奴及那些與華夏關係緊密境外割據勢力獲得幫助,境外勢力在國家治理、軍事、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使匈奴等敵對勢力在很短的時間具有與漢朝抗爭的能力。漢朝在建國初期,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對匈奴用兵,他險些被匈奴大首領冒頓擒殺,漢軍險些被團滅,由此可見匈奴當時勢力的強大和可怕。
漢朝在國家制度和治理方面基本上繼承秦朝的方式,但是為了克服秦朝朝廷和衙門過度專制的問題,漢朝將改良過的分封制融入了秦朝的制度體系之中。這種分封制使漢朝內部形成了很多有能力與朝廷抗衡的宗族勢力、貴族勢力、門閥和軍閥,從而導致國家稅賦收入不暢,國弱民強,皇帝和朝廷的威望蕩然無存,他們對國家操控力也日益下降,最終導致國家內亂,國家無法應對外來入侵。
由於西漢末期,朝廷國庫空虛,國家運轉難以開展,因此朝廷和地方衙門對人民進行強征暴斂,導致很多農戶和工商戶破產,整個社會瀰漫着絕望的不安氣氛。
為了解決國家困局,剷除地方勢力,恢復國家經濟和民生,重振國家,朝廷輔政大臣王莽,在公元9年,廢西漢末代皇帝孺子嬰,王莽自行稱帝,改國號為新,史稱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