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1855 第11章 其人雖逝志可追
更新:11-11 03:43 作者:澤野仙人 分類:其他小說
「好膽!果然是夷人學堂里的好學生,竟視我泱泱中華綱常尊卑為無物,你有何功名,讀了幾本儒典,竟敢譏諷仲山長!蘇臬台,你收此人為徒,不怕貽笑天下嗎?」
後堂之中,畢澄怒不可遏,拍案而起!攻擊對象不僅馮天養,就連蘇峻堂也遭受到了牽連。
「畢參議,今日之會乃是討論如何與英人交涉,汝若有高論,蘇某自當洗耳恭聽,若是指教劣徒,明日按察司公堂,本官恭候參議大駕!」
蘇峻堂並未起身,說話的語氣雖然依舊溫和,其中袒護之態度卻是顯露無疑。
「部堂,馮天養此人出身經歷不明,豈能參與此等軍國大事,為國家計,請部堂令此人離去,否則請部堂恕某狂妄,仲某無法此人共事!」
仲喆見蘇峻堂袒護,滿臉怒容起身,躬身俯首直對葉名琛。
「畢某附議!」
畢澄也隨之跟上,一起逼宮。
葉名琛心中惱怒,面色陰沉,若非為官多年城府深厚,幾乎也要當場發作,但胸膛幾度起伏之間,還是將怒火壓了下來。
且說,葉名琛五大核心幕僚,雖然有先後排位之分,但以每個人的重要性而論,其實相差並不懸殊。
蘇峻堂總理幕府,總督府的日常政務幾乎悉數操持於其手,是葉名琛政務方面的主要助手。
趙寒楓長於軍務,督辦軍事得心應手,去歲擊敗洪兵暴動功勞卓著,是葉名琛軍務智囊。
談元益精明幹練,幫辦鹽茶商稅多年,在兩廣諸多豪商頗有聲望,管着葉名琛的賬房和錢袋子。
這三位都不是兩廣本地人士,但以其個人能力被葉名琛重用。
而仲喆和畢澄卻都是兩廣本土人士。
仲喆五年前便官至四品,擔任福建學政,久有清名。因父母年老體弱,為了能夠親自盡孝侍奉父母,三年前拒絕了朝廷升他為右副都御史的任命,因此名聲響徹大江南北。
擔任粵秀書院山長後,門下弟子更有兩人在上一次會試中同中進士。其本人不僅是兩廣清流的領袖,在整個江南士林之中也相當有影響力。
畢澄出身廣東望族,家中長輩累世為官,康熙朝時畢澄先祖便以殿閣大學士職銜榮歸故里。
其家族資產雄厚,茶山幾十座,田產幾千頃,操辦商號十餘個,其中就包括了一家名列廣東前五的海商,是兩廣本土勢力的領頭羊之一。
兩人共同表態逼宮,即便是葉名琛也需暫時遷就,輕易發作不得。
「持正,按察司衙門中尚有一些雜務需處置,你且先代為師去處置。」
蘇峻堂見葉名琛神情,情知對方也無奈,只能代為妥協。於是好言將馮天養支了出去,馮天養聞言反倒臉色平靜,沖自己師父和葉名琛、趙寒楓、談元益四人依次躬身,隨即離去。
待馮天養離去後,仲喆和畢澄兩人似乎仍是怒火中燒,並未坐下。蘇峻堂當即面色一變,將手中茶盞重重撂在了桌案上,對着畢澄和仲喆二人怒目相對。
「仲山長,劣徒已然離去,若是無法與本官共事儘管直言,本官絕非厚顏攀附之徒,自會離去!」
蘇峻堂的話中滿含譏諷,仲喆剛想爭論,不料趙寒楓行動更快,於他之前先開口:
「本府亦不敢攀附二位道德名士,聖旨煌煌,朝廷差事該如何辦理,靜聽二位高論,相信以二位之能,總不會讓部堂無法向朝廷交差才是,若事關機密,本府亦可退席!」
兩人先後出言,且以離席相威脅,直接堵住了仲喆和畢澄兩人還嘴的可能。
剛才葉名琛默許逼走馮天養已是對兩人極大讓步,若還不罷手,葉名琛可就沒剛才那麼好相與了。
談元益在一旁聽着,心中感慨蘇峻堂和趙寒楓兩人到底多年好友,配合默契,借着馮天養被逼離席一事發作,扯回正題的同時還將剛才逼宮的仲喆和畢澄二人架了起來,讓其無法再佔據道德高地指責他人。
葉名琛依舊默不作聲,談元益卻察覺到一道沉重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頓覺心中凜然,不敢再裝鴕鳥,只得親自起身為眾人添上茶水,好言相勸眾人落座,當起了和事佬。
只能說,不論東方還是西方,古代還是現代,政治不愧被稱為妥協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