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啟蒙時 十二 學習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人應該如何學會一種全新的語言呢?這不是在教嬰兒說話也不是在課堂上看着課本,跟着老師記憶英語單詞。
對張寅來說,他所想的便是通過日常中的耳聽來跟周圍的一切進行對照,來試圖初步理解一些發音的含義,有了這些基礎的概念,再加上部落的語言環境,總有一天可以學會這些人的語言。
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個月也或許更久。
可相對於某人的預想來說,酋長在意識到了一些冥冥中好似神啟的內容之後,立刻把這件事重視了起來。
再說,還是個閒來無事的下雨天。
帶着三人來到火堆旁,酋長示意兩個孩子到自己身邊來,留下張寅一個人站在原地,隨即指着張寅吐出一個字:
「你。」
然後指着自己:
「我。」
再指季:
「她。」
這種情況,讓陷入驚慌中的張寅感到疑惑不解,大張旗鼓的把自己帶到這裏就是為了自我介紹?這,不應該啊,這種事不合邏輯,難道這傢伙到現在忽然想起來應該歡迎一下部落的新成員,並且告訴他部落的每個人都叫什麼嗎?
正這般想着,就看到酋長轉身指着季說道:
「你。」
指着自己:
「我。」
又看着季指着張寅:
「他。」
隨後,又是換了個對象,繼續上面的三個音節。
「額…」
張寅先是覺得大腦思維有些混亂,轉不過彎來,想不明白這是在幹什麼,對每個人重複同一個音節,這是什麼意思?
直到酋長面對第五個人,再一次重複時,張寅終於冷靜下來,想到了其中的關聯性。
所以,不是名字,而是另外的稱呼。
什麼樣的稱呼,對每個人都可以用而且只對自己不變?答案呼之欲出,就是第一第二第三人稱,是你我他,是大家經常在用但很多時候又意識不到它存在的,語言交流的一種基礎。
有這樣一種說法。
人類語言最早出現的原因,是為了進行更好的合作,動物們可以通過叫聲告訴其他同伴一些簡單的信息,比如有危險,有食物或是其他的什麼。可對於需要分工合作的群居人類來說,只通過叫聲傳遞這些簡單的信息,已經完全不夠用了。
那應該怎麼辦?簡單啊,用更複雜的叫聲傳遞更多的信息。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在進行某種活動時,比如捕獵一群山羊,或是向某個方向探索,會發生怎麼樣的交流呢?
分工分工,有了區分,才有分工。
所以這時候的人們進行交流,內容大致就是:你去做這件事,我去做另一件事,他會去負責其他的事情。
以此為基礎,更進一步的信息交流逐漸複雜,變成完整的語言體系。
據說人類誕生已有百萬年,語言則是所有代表人類產生文明的基礎中,最早出現的那個因素,或許也就比拿起木棍晚一些?說不得掌握火之前,人們就已經會指着對方說:你去幹這個。
理解了這個,張寅立刻張嘴指着酋長學着記憶中的發音:
「你。」
指着自己:
「我。」
指着季:
「她。」
只這一遍自然不能讓酋長明白他已經理解了這三個發音的含義,所以張寅立刻又指着季,重複了一遍,再指着泥繼續重複。
這一刻,酋長歡快的笑了起來,露出一嘴發黑的牙齒:
「好!好好好!」
在這之前酋長還擔心這個男人沒辦法理解自己正在做什麼,但只是簡單的幾次重複就可以抓住關鍵,比她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