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雲隱錄 第一百六十一章 加九錫
更新:11-28 17:19 作者:天涯逢緣 分類:其他小說
隨後老太后也不再過多言語,道了聲乏,拉着平帝就走。
王莽自然明白王老太后的暗示,心中那股不服不忿的勁頭又上來了。
「我王莽所作所為,難道只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嗎?
不,我是為了大漢江山的繁榮昌盛啊!
為何姑母也不理解我,反而暗中指責我收買人心?
既然如此,那我就讓你們看看,什麼叫真正的人心所向!」
於是,王莽下定決心,開始蓄積力量,準備展現他的大手筆。
在漢朝的廣大臣民中,已經達成一種普遍的認知,那就是王莽已經近乎完成了周公般的偉大政績,「製作畢成,群公以聞」。
這樣的政績,豈能是區區宰衡的職位所能涵蓋的?
因此,群臣們也繼續紛紛上奏,建議在宰衡的職位之上再給予王莽更高的賞賜,甚至要按照周朝對周公的獎勵來對待他。
具體來說,周公當年所受的封賞有三:
一,是封邑廣闊,突破了「公侯百里」的限制,達到七百里之廣。
而且魯國的國君還被賦予了一項特殊的權力——「郊望」,即可以郊祀上帝和祭祀山川,這是天子才能享有的禮儀。
二,是周公受過的賞賜隆重無比,甚至超過了九錫的規格。
三,是魯國在周朝是一個真正「自治」的侯國,與漢朝那些有名無實的諸侯國截然不同。
既然周公能如此,那麼安漢公王莽也應當享有同樣的待遇。
然而,這樣做是否會違背高祖劉邦定下的「非劉氏不王」的祖訓呢?
這是一個極為敏感的問題。
面對這一質疑,王莽手下的親信們首次給出了明確的回應。
他們試圖突破這一「憲制」的限制,為王莽爭取更高的地位。
在王莽的授意下,以他的小圈子為中心,眾多公卿大夫、博士、議郎、諸侯、王公、宗室共計九百零二人聯名上奏。
「宰衡的地位應當凌駕於諸侯王之上,賜予他束帛加璧的榮耀,大國乘車、安車各一輛,以及驪馬兩雙。」
這一舉動意義重大,因為這是漢臣們第一次明確提出宰衡的地位要在諸侯王之上,實際上就是繞過了「非劉氏不王」的「憲制」約定。
為了進一步體現宰衡的尊貴地位,親信們還建議繼續為王莽加九錫。
同時,他們也開始面向全國所有文人團體進行鼓動。
因為這幫人往往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一肚子理想不知道咋辦,但嘴上還特有能耐,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接下來,道德口碑爆表的王聖人,終於要發大招了。
長安城內,以及周圍郡城內,識字、會寫字的大部分百姓,共計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
一同奏請皇上,為安漢公王莽,加九錫!
王老太后此刻心中略顯忐忑,「想不到,這個大侄子的號召力竟如此強大。
這短短三個月內,因安漢公一事上書的官吏百姓,有名有姓者竟近五十萬之眾。
竹簡奏章更是堆滿了未央宮的十幾間庫房,真可說是汗牛充棟。
既然民心所向,那便賞吧。
我這老朽之軀,也只能順應民意了。」
於是,王老太后迅速召集公卿、博士、議郎、列侯等九百多位重臣,緊急商議頒賜九錫的盛大典禮。
最高規格的封賞終於降臨了。
然而,九錫究竟為何物?
在此之前,僅有《周禮》中提及周公的「九儀之命」,以及漢武帝時期官員在上奏時偶爾提及此名詞。
至於周公本人是否真正受過九錫,如今的漢人已難以說清。
《周禮》中的「九儀之命」僅指從「一命」至「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