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四十二章 平榮線
更新:09-02 18:25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夏日的膠州港並不十分炎熱。這一點,居住了幾十年的東岸人早就知曉了,尤其對於那些在嶗山買了別墅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如今的嶗山別墅區,基本上已經是膠州富人的首選度假區了。甚至在膠煙鐵路大大改善交通條件後,煙臺等地的富人也在此買房置業,作為自己和家人小住的別院。嶗山,那可真是一塊磚頭砸下去都會砸到身家五萬圓以上的人!
毋庸諱言,膠煙鐵路持續穩定運營這麼多年,已經極大改變了登萊的經濟格局。在幾十年前的時候,登萊最富裕的可能是登州之類正對着遼東的港口城市。此外便是萊陽、平度州等農業重鎮,靠着對外出售糧食、水果和牲畜積累了大量資本。
但在幾十年後的今天,登萊最富裕的是煙臺和膠州,都是原本籍籍無名之地。前者原本是一個火路墩,傳遞烽火信息用的,沒幾個人,但現在已經成了登萊的軍事、政治和文化中心,達官貴人眾多,前來尋找商業機會的商人也很多,畢竟煙臺港是與朝鮮、遼東、黑水、滿蒙和日本貿易的重要港口,每年的貨物吞吐量都很高。煙臺的大發展也帶動了周圍如福山縣、寧海州等地的製造業的崛起,涉及到的行業包括軍火武器、交通裝備、木材建材、市政工程等,提供的工作崗位眾多,薪水合理,培養起了一大批的中產階級。
膠州原先比煙臺好不到哪去,一個小漁村罷了,遠遠不如一河之隔的膠縣(人家才是正兒八經的膠州州治)。但在東岸人的經營下,膠州港從第三艦隊東北亞分艦隊的一個過冬基地起步,慢慢發展成了一個集工業製造、轉口貿易為一體的大型城市。海軍的軍艦在這修理,成就了此地的基礎零件加工及修船業,荷蘭人的糧食在此卸貨,催生了此地的農產品深加工行業(現在萊陽等地的糧食也有一半以上在此加工),此外還有對清貿易發展出來的日用百貨製造業,吸收了一大批的手工業匠人。此外諸如南洋特產、茶葉、蔗糖、咖啡、可可、木材的集散貿易,也給本地創造了大量的工作崗位及稅收,益處甚大。
相反原本的膠縣,堂堂州治,先是經歷兵火,損失慘重。隨後又因為膠萊新河的開鑿而整體搬遷到河東,損失部分縣域土地。再接着因為地處前線,工業投資較少,流失的人才也比較多。幾番打擊下來,膠縣目前已然成為了膠州的附庸,為膠州城提供農產品和少數日用品,其地位甚至連同為膠州附庸的即墨縣都遠遠不如,畢竟人家通着鐵路,交通便利啊。
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膠煙鐵路的出現在多大程度上重塑了登萊的經濟格局!有的城市遲暮沉淪,有的城市如朝日般崛起,地方百姓的生活也在這種經濟格局的重塑下大起大落,經歷了時代的變遷。這個時候也有人終於感嘆,當初南鐵公司毅然決然修建膠煙鐵路,為此不惜變賣資產,還貸了一大筆錢,很多人覺得這筆投資可能要砸,但事實如何呢?
鐵路沿線的煙臺、膠州、萊陽等地已經是整個登萊一等一的經濟重鎮!全登萊的資金、技術和人才都在向此匯集,作坊企業遍地開花,堂館樓宇鱗次櫛比,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與他處拉開了明顯的差距。這個時候,說實話鐵路本身賺不賺錢已經是次要問題了,盤活了地方經濟、提高了生產力效率才是最大的貢獻。南鐵公司名下的那些鐵路附屬地現在誰不羨慕?都是下金蛋的母雞啊!那裏的房租、地價在全登萊都是第一集團的,南鐵公司每年在此項上獲得的商業收入甚至連台灣銀行都咋舌不已。而這些巨額商業收入,無疑也給南鐵公司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南鐵公司有膠煙鐵路和上定鐵路後者的商業收入同樣很多,但因為修建時大量吸收社會資本,因此南鐵的分紅大大減少,但因為寧紹經濟發達,總體而言依然不是什么小數目資金技術和建造經驗都不缺,人才儲備也很豐富,這才是他們之前決定修建平榮鐵路的底氣所在。
當然修建這條鐵路依然需要貸款。但膠煙鐵路、上定鐵路的成功案例擺在那裏,銀行根本不擔心南鐵公司還不起錢,積極性很高。而就南鐵本身而言,能用別人的錢來修鐵路自然是好事,更何況他們還有債務本息要償還,滿蒙地區也嚷嚷着給他們修一條從海參崴延伸到內陸糧食產區的鐵路,因此他們最終還是決定從聯合工業信貸銀行和台灣銀行各貸款一百萬法幣,用於平榮鐵路的修建。
鐵路線的勘測早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