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億萬富豪 第四百零九章 重複上演的歷史(下)
更新:11-07 14:12 作者:TrojanRW 分類:都市小說
「你的意思是」
像是往思維里摻了水銀一般,麥迪遜-比爾的後半句話講得異常遲緩。
不過,這也不能怪她,畢竟,在美國,想要討論這方面的敏感話題,必須得具備十足的智慧和勇氣,另外還得加上十二分的小心與謹慎。
「他們不想看到代表另類流派和另類文化的人獲得主流影響力?」
「大致如此。」
趙宥真知道麥迪遜的潛台詞不止於此。在西方社會浸淫已久的她,很清楚該如何在不把潛台詞挑明的前提下,順着這條隱匿的脈絡將談話繼續進行下去。
這是任何想要在美國有所發展的人,必須精通的必修課之一。
「我們都知道九十年代對於美國來說是一個怎樣的時代。七十年代是動盪的,越南戰爭失敗、石油危機、工業衰退、自由主義瓦解。八十年代是轉折的,所有人在1981年醒來,接受了新的自由市場共識。而九十年代,則是寧靜的,冷戰勝利、商業蓬勃發展,歷史已經『走到了終結』。」
「無意冒犯,但我一直覺得這種說辭非常具有娛樂性。竟然真的有人會覺得,一場冷戰的勝利能夠阻止地球繼續旋轉這算是《文明》裏的哪種勝利?」
「人們總是會透過自己打造的萬華鏡看世界。」
趙宥真知道韓易是個不大不小的game head,所以偶爾蹦出的,不知道出處的古怪引用,她都一律按照電子遊戲處理並忽略掉——這是一個韓易解釋得再多,她也不會明白,也沒有興趣去明白的領域。
「對於我們活在東亞的人來說,世界每一天都在發生變化,時至今日亦是如此。但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說,冷戰的結束代表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難得的穩定期。不再有對手,美國主導的超全球化時代得以全面到來,新自由主義大行其道,資本自由流動,美元可以享受到這個世界上供應的幾乎所有商品。家庭回歸了傳統的價值觀,整個國家都在經歷『道德的自我修復』,因為很多所謂預示着『社會崩潰』的重要指標,在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急劇上升,並於八十年代穩定在高位,但在九十年代,它們卻在快速下降。」
「《阿甘正傳》。」
韓易拋出了一部最能代表九十年代意識形態的電影。這是一部在之前的三十年時間裏,不可能被製作出來,也不可能有資方支持的保守派作品。反文化、吸毒、濫交、反戰的珍妮死了,但在最後一刻與生活方式極度保守的阿甘和解,並由阿甘帶着她的悔意與祝福繼續生活下去,在公交站台手捧巧克力,等待下一班巴士的到來。
不需要是具有獨特洞察力的政治評論家,也能從劇情里看到美國的轉變。這是冷戰之後對所謂傳統「美國價值」的回歸,也是整個社會政治光譜的集體右轉。
「是的,《阿甘正傳》。有人說1994年是荷里活電影工業最輝煌的一年,從那一年開始,一個國家的文化產品,開始具備了超越宗教、種族和地區差異的力量,被全世界消費和吸收。這是由美國創造的文化世界主義——保守的、謹慎的,但的確是創新的、平和的。這個國家用這種方式,來向全世界宣示冷戰的勝利,炫耀『山巔之城』的成就,以及對『歷史終局』的美好描繪。在這種『歷史已經走到終點,平衡和寧靜應該由我們維護』的想法推動下,任何試圖打破現狀,試圖揭露美國社會的缺陷,試圖讓藝術再次激進化的思潮,都會受到荷里活主流資本的集體打壓。」
「而匪幫說唱,就是這樣的思潮,對嗎?」韓易給趙宥真的宏大敘述找到了一個精準的坐標,「Dr.Dre他們這一代嘻哈音樂人創造的這股趨勢。」
「這是他們最害怕的趨勢。在蘇聯轟然倒塌的背景下,荷里活正不遺餘力地想要把美國打造成世界上唯一一個烏托邦,讓美國重新回到嬉皮士出現之前的黃金年代。因此,他們不想看見任何會阻礙這一進程的事情。」
「你這麼一說,嘻哈和嬉皮士,好像真的有很多相似之處。」作為六十年代流行文化的忠實擁躉,明顯生錯了時代的麥迪遜-比爾對趙宥真的這番話很有共鳴,「時代不同、出身不同、風格不同、追求不同,但是嘻哈和嬉皮士都是我們這個社會的邊緣性次文化,都對主流審美和傳統價值觀嗤之以鼻。」
「所以說,九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