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第五百八十七章 遺世獨立
更新:02-26 04:13 作者:三秋空城 分類:科幻小說
李諭照例去清北轉了轉,有時間就會在這開講座。
與在日本講授的完全不同,李諭把重點全放在了最擅長的物理學和機械學上,而且全是最尖端最準確的前沿理論。
尤其物理,李諭很有把握將來再讓中國搞出三四個諾貝爾物理學獎來。
清北請來的老師大部分還是講更加傳統的熱力學之類,李諭則完全走的是原子物理學、量子力學的路線。
可惜現在只有他自己能講,時間又沒那麼多,只能給個大致方向,讓他們打好基礎然後去國外留學。
而說到諾獎,又不得不提我們的老朋友——辜鴻銘了。
李諭在北大校園中湊巧碰到了他,也說不上湊巧,現在的校園壓根不大。
21世紀時,有一則關於「辜鴻銘與泰戈爾同被提名為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說法在網絡上流傳甚廣。就連中國社會科學網等主流網站均有採納,一些正規的學術着作中也偶有提及。
煞有介事的論述無疑為辜鴻銘的生平軼事又添了一抹傳奇,而辜鴻銘也由此被錯誤地捧上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歷史桂冠。
但查證資料後就會發現,在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角逐中,共從總計32項提名中產生了28位被提名者。其中獲得提名的法國籍和丹麥籍作家各5人,英國籍作家4人,西班牙籍作家3人,瑞士、瑞典和意大利籍作家各2人,比利時、印度、愛爾蘭、奧地利和芬蘭籍作家各1人。
在所有被提名者中並沒有中國籍作家出現。
畢竟辜鴻銘最引以為傲的那本《中國人之精神》還沒有問世,要提名也得晚上幾年。
1913年的提名中,除了獲獎的泰戈爾,此後又有多人分別獲得了1916年、1919年、1921年、1926年、1927年諾貝爾文學獎,整體提名水平還是比較在線的。
此時的辜鴻銘拄着文明杖,就是一副不知情的樣子。
他剛剛收到聘書,再次來到北大任教,那根小辮子隨之成了北大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北大管理層對辜鴻銘一直抱有一定期望。還是南京臨時政府時期,蔡元培剛剛成為教育部長,就在公開的演講中說過:「餘杭章炳麟人極乖張,然其小學及古文詞是可取的;廈門辜湯生性尤怪癖,然英文程度不淺。」
孫先生也曾說他是中國說英文最好的三個半人之一
請他回來講課屬於正常操作。
辜鴻銘這次成了北大一級教授,工資相當高。
他提起文明杖對李諭拱手道:「恭喜閣下再添一枚諾貝爾獎,實乃普天之幸。」
李諭回道:「多謝辜先生的讚譽。」
辜鴻銘突然又說:「聽聞李諭先生手頭闊綽,能不能找你借點錢?」
李諭着實沒想到每個月幾百大洋都不夠他花的。
這位老哥不知咋回事,經常陷入拮据,要靠別人接濟度日,在民國文人中並不多見,況且他成名那麼早。
李諭道:「好說,辜先生要多少?」
辜鴻銘借錢一點都不繞彎,理直氣壯道:「1326大洋。」
李諭笑道:「還有零有整。」
「那是當然,多一個子也用不着!」辜鴻銘說。
對李諭來說這就是小錢,痛快答應下來:「今天我就讓趙謙給先生送過去。」
辜鴻銘掏出一張紙:「欠條我已經打好。」
見李諭沒有想接的意思,他接着說:「借錢還錢,天經地義。先生放心,明年我的書在歐洲出版,絕對會收到一大筆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