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第546章,農家的到來與房地產
更新:11-06 04:26 作者:小兵王2 分類:其他小說
大漢歷三十年,七月六日,長安城郊外。
太子徐愛民瞭望着遠方,當看到一支車隊出現之後,他馬上跑過去叫道:「吳師,吳師!」
馬車上的吳越聽到了徐愛民的叫聲下來笑道:「太子殿下,老夫在此。」
「有十幾年沒見吳師,孤真想死您了。」徐愛民拉着吳越的手道。
雖然徐愛民有很多夫子,但他內心最認可的還是在他小時候只教了他幾個月的吳越,他在上郡的農村只待了兩個多月時間,但就那兩個月的時間,他到現在都是記憶深刻,內心也是心有餘悸的,他是第一次感受到大漢窮苦的地方能窮的他難以想像,天下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和關中一樣富裕。
他不過在上郡待了三個月不到,而農家卻在上郡待了十幾年。在他看來吳越才是言行一致的長者,能在功成名就之後,還主動去上郡那種窮苦之地帶領百姓致富,農家的這些學者都是很具有理想主義的賢者,他自然既尊重又欽佩這些人。
吳越笑道:「夫子也經常想去太子,太子您在新大陸做的事情不錯,尤其是帶來了土豆,不要看土豆土裏土氣,但這糧食不挑地,山坡旱地都能種,生長周期也短,而且產能也極其高,土豆可以成為我大漢的新五穀。」
土豆最開始雖然是劉濞他們帶到大漢來的,但劉濞能攜帶的種子非常少,農家他們種植了好幾年土豆,但也只是摸到了土豆的一些種植的方法,因為土豆數量太少,難以大範圍的普及。
而等徐愛民去新大陸,新大陸的土著教他如何種土豆,如何食用土豆,這些土著種植了幾千年的土豆,比起農家幾年的摸索經驗是太豐富了,徐愛民在他們在新大陸一年的摸索,就比農家幾年都要了解土地的習性,他把這些經驗交給農家,同時也給農家帶來了幾萬石的種子,土豆這才開始大規模在大漢普及。
有了大量的種子之後,和徐愛明傳過來的經驗,農家在大漢南北各地都建立了土豆種植實驗田,有了對比,農家才發現比起南方,土豆更適合北方的氣候,尤其是在九原郡的實驗田當中,農家的學者愕然的發現,土豆居然還能在戈壁上生長,產能還不小。
這個特性連農家的人都很吃驚,糧食富裕的時候,土豆還顯露不出什麼,但遇到饑荒災年的時候,土豆就能救命無數了。
徐愛民笑了笑道:「此次孤請吳師過來,就是想農家在內史建立農社,把關中的農戶組織起來,最好和上郡一般,鄉鄉有農社,村村有組織。」
農家在上郡紮根差不多有15年,在商農的帶領下,農家大量吸收上進的農戶子弟,擴張農家的弟子,提升農家的影響力。
現在上郡幾乎每個村里都有農家之人,每鄉必有一農社,農社成為了上郡最大的鄉村自治組織,把上郡幾十萬農戶組織起來。
在農家的帶領下,上進的農戶共同勞作,共同生產,修道路,建水渠,把山林改造為果園,改造為經濟林。在鄉村建立了大量作坊,主要以食品加工和原料加工為主,背靠關中這個大市場,上郡鄉鎮作坊極其興盛,佔據了關中7層的家具行業,一半的鮮肉市場,四成的滷製品市場,水果市場。
尤其是上郡西瓜在長安城已經形成了品牌,每年都有大量的長安商賈,去上進的農社訂購西瓜,而後在夏季的時候拉到長安來販賣,靠着鐵路的運輸,上郡瓜幾乎佔據了整個長安暑期水果的市場。
而這些作坊經濟作物的利潤,大部分都留在了農戶的手中,所以這15年時間上郡的農戶增加了五倍的收入,在農家的帶領下,上郡的農戶不但脫貧,而且變得富裕起來,單比農戶的收入,上郡農戶並不比關中農戶差多少。
農家在上郡的成績引得天下人矚目,所以法家想要變法,第一個找到的就是農家,大漢不是暴秦,很多強制的手段不能使用,想要把鄉村的農戶組織起來,法家也必須依靠農家。
徐愛民想要在內史變法,第一個想到的也是農家,所以在一個月前,他親自寫信給農家掌門商農,請農家的人來內史組建農社。
吳越道:「關中的情況和上郡不同,這裏的農戶收入更高,傲氣更重,想把農戶組織起來又是極其耗費時間和精力的,希望殿下能做到欲速則不達。」
徐愛民道:「這孤自然懂,農家在上郡了15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