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貴 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
來的幾人看了一會莊客插秧,覺得無趣,尹洙看着那邊敲鼓的鐘四,口中道:「怎麼掛一面大鼓在那裏敲?正要看一看田野之間農夫插秧的景色,鼓聲讓人心煩。」
梅堯臣道:「師魯是中原人,不知道這個叫作薅鼓田漏。我隨叔父四處遊宦,知道有些地方到了插秧時節,便男女老幼全家下田,地頭掛這鼓,立這箭漏,督促農人勞作。那些地方到了這個節氣,鼓聲從晨至暮不絕,也是一景。」
梅堯臣的父親梅讓一生未參加科舉,他從十二歲起便跟着叔父梅詢四處為官,大江南北幾乎跑遍,在這些人中算是見多識廣的了。
梅詢少年得意,很得真宗皇帝器重,但在最關鍵的一步,提拔他任知制誥的時候,被宰相李沆所阻,位子落到了楊億頭上。到了壯年,丁謂當政,他屬於丁謂一黨對立面的人,連遭貶謫,在很多地方都任過官。李沆看梅詢不順眼是覺得他輕浮,畢竟每天早晨熏兩炷香弄得香滿雙袖,這事不是每個人都覺得是雅趣。不過在丁謂倒台之後梅詢就否極泰來,步步高升,現在已經任翰林學士,就看將來還有沒有機會出任宰執了。
梅堯臣雖然一直未中進士,但有叔父照顧,加上在西京洛陽的時候,他妻子的哥哥謝絳是河南府通判,真正執掌洛陽的政務,也是這些年輕文人的領袖,他的地位還是有的。
聽了梅堯臣的話,尹洙搖了搖頭,沒說什麼。今天應王素之邀出來,本來是想借着田野春光,談些詩文,精進學問,也加深彼此的感情,哪裏想到會這樣鬧。
王素見了,對眾人道:「我們不必站在這裏,那邊河岸的樹下面備有交椅,都過去喝茶,順便看一看這田園風光。以後種稻之法推廣開來,開封府也不下於江南了。「
樹下有莊裏的小廝早已經擺好了茶具,見眾人過來,忙沏好了茶。
王素端起茶杯道:「三司新開的鋪子裏賣的東南新茶,按邕州制茶法制出來的,雖然味道不如團茶濃郁,但清新淡雅,別是一番滋味。而且田間野地,煮茶有諸多不便,今日便用這新茶待客,各位嘗一嘗。「
團茶味濃,濃的不是茶的味道,而是加進去的蔥姜及各種香料的味道。說真話,徐平還喝不慣呢,總覺得跟前世邊疆地區的喝茶習慣類似,不合自己口味。
眾人喝了一口茶,歐陽修道:「這茶喝起來的味道也還可以,清淡而有韻味,只是這樣沖泡,總是少了許多喝茶的樂趣。」
梅堯臣卻說:「團茶只是看點茶的功夫,這茶只品味道,說來更勝一籌。」
其實最關鍵的是,這種新茶跟以前最便宜的散茶非常相像,喝起來掉身份。一拿出來,喝的人就先想到最便宜的散茶,未喝之前就有了不好的印象。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徐平才讓方天岩最開始的年份,多制發酵的餅茶,那看起來像團茶,而風味又強得多了。只要不加料沖泡,而只是清喝,優點能很明顯得表現出來。
歷史上綠茶代替團茶,很重要的一點是明太祖朱元璋禁團茶,只讓制散茶,綠茶才有機會一步一步改進工藝,最終壓過了蒸青的團茶,也改變了喝茶的習慣。這個年代,徐平可沒有那個本事禁團茶,只能靠先進的工藝,一點一點擠占團茶的市場。
把茶杯放下,梅堯臣對王素道:「仲儀昨日不在京城,可是錯過了一樁大事!」
王素吃了一驚,急忙問道:「朝里又出了什麼事情?」
「不是朝政,是歐陽永叔的終身大事!」梅堯臣連連擺手。「昨日學士院晏學士請我們幾位到他家裏赴宴,給永叔保了一樁媒。」
徐平知道是前幾日晏殊說過的為薛奎家裏的女兒做媒,在一邊微笑不語。王素卻不知道,急忙湊上前問道:「不知是哪一家的小娘子?如此福氣!」
尹洙微露笑意:「是資政殿大學士薛侍郎家的二娘子,年紀剛好合適。永叔剛剛進京城沒多久就有這麼一樁親事,郎才女貌,確實福氣。而且晏學士不只做這一份媒,還把薛侍郎家的三娘子許給了前科狀元王拱辰,喜上加喜。」
因為徐平的關係,王素跟王拱辰也熟識,聽了這消息,不由得喜動眉梢,端起桌上茶杯來道:「確是大喜,來,先以茶代酒,賀永叔!到了晚上,我們盡醉而歸!」
入下茶杯,梅堯臣道:「可惜富彥國被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