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貴 第323章 隴右軍制
在青冢的耶律敵烈和王惟吉不斷向駐白水濼的耶律宗真奏報,一直持續了近半個月才有了大致結果。契丹沒有定下來供馬,大宋也就先暫停了今年的歲幣,此事以後再議。契丹難以維持四五十萬的常備軍,要求宋朝消減邊境地區的軍事力量,兩者妥協,把兵力約定在三十五萬。雲中一帶改為三軍,河東路十萬,河北路沿邊佈置十五萬軍隊。
如此一來,河北有不少禁軍南撤,沿真定府到北京大名府依次配置,另外一部分撤到滄州,對契丹南下進軍的路線進行側翼牽制。實際上宋軍從代州和雲內州兩個方向威脅契丹的雲州、朔州一帶,契丹再次南下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
其餘事項依澶州誓約先例,輪廓已經定下,細節談妥,再定正式誓約。富弼和張茂實回到雲內州之後,沒有多做停留,便快馬回朝廷奏報。歲幣沒有談妥,無非是從誓約中刪去就是。此時是宋占攻勢,契丹急於求和,這件事他們無法堅持。
從這一刻開始,雙方逐次從前線撤軍,在來年二月前使前線兵力達到約定數量。
徐平以劉兼濟駐防線北段的卯城到巳城,曹克明駐振武縣一帶,張亢駐雲內州新舊兩城及轄下小城,自己與都護府一起帶着折繼閔的兵馬撤到了東勝州。臨行之前,徐平命駐前方的三將在正式誓約完成之前,把整段城壁修繕連接起來,作為隔斷契丹的長城。
到勝州之後不久,上奏朝廷,放棄河北岸的東勝州,把州城遷回南岸的榆林縣,恢復唐朝的勝州之名。勝州是在唐朝大破突厥之後設立的,此次徐平大勝,當得起這個名字。
遷到南岸之後,勝州便就退到了邊境線一百里之外,作為支持邊境防線的大本營。
現在徐平只能決定這一帶的軍事佈防,州縣到底如何設置,還要朝廷集議之後才能決定。在都護府撤銷之前,這一帶仍然在都護府轄下,屬於軍管地區。
隴右都護府是要撤銷的,這不是常設機構,戰爭結束自然終結,不然就會成為另一種形式的藩鎮。契丹也明確要求撤銷隴右都護府,另在這一帶依舊例設置安撫使司,作為雙方交涉的正式衙門。撤銷了都護府,才算戰事正式結束。
慶曆元年十一月二十,冬至,徐平正式接到了詔命,讓他在年底之前回京,以刑部尚書為參知政事。現在政事堂諸公中只有李迪和晏殊官職在徐平之上,徐平為參知政事,就是兩位宰相之下排位第一的參政。不過這更可能只是一個臨時性的安排,只是讓徐平回京而已,兩府可能面臨着大規模的調整,朝中的這種趨勢徐平在西北都感覺得出來。
不過讓徐平以任參知政事的名義回京,而不是樞密副使,意思很明確,他接下來一段時間將不再直接參與軍事。戰功太大,隴右軍又是徐平一手建立起來的,再讓他回朝入樞密院供職,則就有成權臣之勢。這也是徐平自己的意思,瓜田李下之嫌是必須要避的,攬那個權沒有意思,對於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禁軍的軍改,自己已經開了頭,自然有人會繼續下去。這是大勢,無人可以阻擋。
回京之前,徐平需要做好善後按排。党項大軍的遣散,西北各軍的整編輪廓,各軍的駐紮地域,甚至一些人事,都要徐平定下來才能走。
上奏朝廷之後,興靈路的種世衡和劉平部整編改為禁軍,軍號靜戎,南都巡檢使副另擇人選。田況和石元孫所部,整編為清衛軍,北都巡檢使副另擇人選。這是早就已經定下來的,讓他們暫時做巡檢,只是為了整編許懷德一軍而已。
都護府撤銷之後,直轄兵力整編為清塞軍,以譚虎為都指揮使,原判官曾公亮為副都指揮使。党項黑山監軍司地區,以唐時豐州故城重設豐州,清塞軍進駐。唐時豐州就是後世的包頭一帶,是陰山以北的遊牧部落過陰山南下的東邊路線的關鍵所在。唐時在這裏設豐州都督府,是陰山以南地域的中心。契丹的豐州和大宋的豐州,一東一西,把守住陰山南下的路口。河東路的豐州降為府州治下的縣,麟府豐三州實際是以折家為主,其餘兩家算是他家的附庸,此時折繼閔放棄了世襲藩鎮的地位,豐州自然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的了。
對摺繼閔所率的麟府路兵馬進行揀選,揀中之人再加上補入其他禁軍和隴右先前各軍的將校,整編為平塞軍,以王凱為都指揮使,折繼閔為副。折繼閔雖然從管勾一路軍馬變成了副都指揮使,卻從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