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千嬌 第一百零五章 壽州(1)
郭紹接到樞密院軍令,和家裏的人道別後,率軍出京。
他很為部下考慮,讓大家分了贓之後,又以廂都指揮使的名義對部將進行了職位安排。一些比較高的職務都是暫領,已寫成奏報先遞送東京親軍侍衛司步軍司;不過侍衛司的馬步都指揮使李重進、樞密院的樞密使魏仁溥都在淮南,所以沒人會批准,只有另抄一份到淮南之後先給李重進。
侍衛司的馬軍司和步軍司分別掌管龍捷軍和虎捷軍。不過馬軍司和步軍司只是稱謂,因為龍捷軍虎捷軍都各有騎兵和步軍,龍捷軍騎兵多比較強悍。
擬書以李處耘為第一軍都指揮使,羅彥環為都虞候;原第二軍都虞候王璋為都指揮使(在唐倉鎮幫郭紹打贏了關鍵的一戰),楊彪為都虞候,羅猛子為親兵指揮。因為戰死重傷了一些中低級武將,其他有功的將士都各有提拔;指揮使以下郭紹直接就任命了……正道是有錢大家分,但有兵權的關鍵職位,郭紹默默地全給了自己的親信。第二軍的王璋也表示上面沒人、願意投效。
十餘天后部隊到達淮河北岸,然後郭紹安排軍隊分批從河上的浮橋渡河。
剛進入七月,天氣仍然那麼熱。郭紹站在淮河邊上四下回顧,一望無際的原野,原野上蔥蔥綠綠,天空蔚藍河水清澈,淮南平原在這個時代着實是好地方,既利於農耕又便於交通。和年初在秦嶺山溝里的見聞全然不同……難怪大周皇帝和南唐皇帝打生打死,雙方不惜投入舉國之力在這裏角逐爭奪這塊地皮。
建立浮橋的地方已不在壽州(今壽縣)西邊的正陽,而在壽州北邊的下蔡鎮(今天的安微鳳台縣)……進入這片地區的大路上,有一個十分高大寬敞的牌坊,上書「下蔡」,真是想不知道地名都不行。之前聽說周軍的浮橋在正陽,怎麼搬到下蔡的不得而知,或許皇帝認為淮河上游的諸城都沒有攻陷,那地方地形太寬闊很容易受到唐軍的攻擊?
下蔡這幾道浮橋的地方倒是有點講究,淮水在這裏的彎曲度很大,形成一個「凸」字上部形狀,下蔡就在「凸字」的頂端位置。河流北面地勢開闊,渡河之後被江河局限比較狹長。
郭紹帶着眾軍渡過安全無事地渡過淮水,下蔡的淮水兩岸全被周軍控制駐守,十分太平。
但剛過淮水,郭紹的右眼皮就莫名亂跳……人道右眼跳災,他一想便心中不安,隱隱有不妙的感覺。自從道士的仙丹治了皇后的病,又聯繫到麻衣道者關於宿命的一番話,饒是郭紹受過不少現代教育,也不由得越來越迷信。他總覺得這些玄虛之物說不清道不明。
懷着隱隱不安的心情,郭紹率部沿着這一道淮水南下,沿着大路走,下午到達了一條河流岸邊,河上有一道石拱橋。這條河是南部的巢湖(今瓦埠湖)流向淮水的,名叫淝水,似乎就是淝水之戰的地方。而今相比淮水,河面比較窄,有些地方水淺恐怕徒步涉水也可以渡河。不過有橋還是過橋方便。
人馬連綿不絕,前面的戰兵行軍步伐整齊,「喀、喀、喀……」的聲音很像現代軍隊走齊步的節奏。
郭紹抬頭看去,前面那石拱橋有點不結實的樣子,想起了共振現象,遂下令諸部打亂隊列,亂走過橋。
……不料就在這時,郭紹剛過橋,就看見了一個文官帶着數騎在道旁觀看,那官員見郭紹的軍隊亂成一團,正嘆氣。郭紹笑着上前拜見,寒暄,一問才知原來是翰林學士竇儀。完全不認識的人。但竇儀介紹旁人時,隨行的有一個人叫趙普,這讓郭紹覺得好像在哪裏聽說過……但趙普看起來就是個無名之輩,連官職都沒介紹,郭紹心中感到有些詫異,忽然之間卻沒想起來怎麼回事。
郭紹剛才見竇儀在嘆氣,便解釋道:「走得太整齊了,有可能把橋走塌,造成無益傷亡。」
竇儀愕然不語。郭紹有口莫辯,不知怎麼和這位翰林院學士說,只好作罷,只是暗嘆:學士沒文化太可怕。
郭紹遂拜別竇儀,這時南邊的喧囂已經能聽見了,郭紹向遠處看去,看到了煙霧滾滾的壽州城樓在原野深處。除了各種各樣的噪音,隱隱還有人的呼喊聲。
這麼快就進入戰場了,周軍的戰線拉得真長,聽說前鋒已經攻下滁州城離長江不遠了,而淮河這邊也還在打。
就在這時,郭紹又碰到了另一個官員,是個五十來歲的人。他和竇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