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戎 第二六五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
更新最快的小說網,無彈窗!
華元一六八一年五月以後,金漢雙方又陷入僵持的局面。
在中原,金兵和漢軍的攻防戰開始呈現膠着。金國西路軍因為曹廣弼的抵制而無法越過太原,由於雲內天德已被蕭鐵奴賣給了西夏而無法繞道襲擊陝西。相對來說,河北這邊的抵抗力較弱,因為缺少天險,在前線大軍崩潰的情況下,金兵的游騎在整個河北平原縱橫馳騁,無論是趙立還是楊開遠都很難將之攔住,金軍甚至在河南一些地方重新建立了據點,河南變成了金軍、漢軍、宋軍糾纏不清的混亂地區。
不過由於宗輔遲遲攻不下塘沽,這便大大限制了金軍在東路進軍的最長距離。金國東路軍如果沒有攻下塘沽就南下山東,後背就會賣給楊開遠,這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而塘沽不下,金人在河北也沒法展開有效的統治和稅賦徵收,軍隊的後勤便不得不依賴於燕雲的積蓄,由於可靠的補給線太長,所以宗弼的精銳推進到青州、大名府一帶後就開始顯現疲軟,趙立因形就勢,沿着濟水展開防禦,金軍在河南因為遇到的抵抗較弱而進軍順利,但卻無法打敗趙立進入山東。
而在東北,折彥沖對黃龍府的攻擊也沒有取得明顯的戰果。如果按照面積計算的話,吳乞買在東北所統治的領土仍然比折彥沖大,但他統治的地區大多蠻荒,所以就經濟總量來說,吳乞買治下的州縣還比不上遼河流域的一個零頭。然而女真自有一套和這種落後經濟相適應的社會結構,在這套社會結構下的女真軍民既貧窮又野蠻,又因其野蠻而具有相當強大的戰鬥力,女真人就是靠這種蠻勁抵擋住了折彥沖的攻擊。
從去年折彥沖領兵攻打遼陽府開始,大大小小的戰鬥從來就沒有停過;當將士們在前線拼命的時候,身處後方的知識分子也在反思。宗潁戰敗之後,津門管寧學舍、登州蓬萊學舍、遼口軍學、塘沽政學的學者們對這次戰爭的討論就更加熱烈了。
「我們為什麼會失敗?明明佔據了上風的,為什麼軍隊會忽然崩潰?」
自然有人總結出了戰場上的各種原因,如訓liàn ,如後勤,如兵力佈置,如將領才能。但當討論一步步深入以後,學者們便再不肯滿足於這些表面的原因。
遼口軍學的學者認為,這次戰敗的關jiàn 實在於齊魯軍團的「不完全正規化」。這派觀點認為,齊魯軍團內部良莠不齊,部分部隊如劉錡部、趙立部已可以和漢軍主力接軌,王宣部實戰經驗充足,但訓liàn 與教育就顯得不足,至於那幾十萬連數量也弄不明白的義軍則完全是烏合之眾,這部分人抗金的熱情雖然值得尊重,但到了戰場上所發揮的作用卻未必是正面的。
為此遼口軍學的不少教官聯名上書,要求樞密趁機整肅,將齊魯軍團的殘餘力量進行分流整頓,將符合要求的人選入正規軍營重新訓liàn ,不符合要求的直接解甲歸田。楊應麒對此表示讚賞,回復批文讓他們拿出一個確切的方案再呈上來,再呈上來的方案必須解決以下問題:
從義軍中選拔士兵,選拔標準為何?數量多少?選出來後如何訓liàn ?訓liàn 場地該設在何處?訓liàn 人手該從何處抽調?訓liàn 經費需要多少?不符合標準的義軍該如何安置?在何處安置?應該給與什麼樣的條件進行安置?不同地區、不同級別的兵將該如何區別對待?如果士兵不願yì 解甲又該如何解決?在眼前的情況下展開這個計劃,對正在進行的整個戰局所產生的影響是好是壞?等等。
楊應麒這番回復,一連提出了五十多個問題,問得詳盡而具體,這一輪問下來,把大多數開口講空話放厥詞的人都問得閉上了嘴,但仍有一小批有毅力有想法的人或坐下來思考,或親自前往山東、河北、河南等戰亂頻仍的地方考察,和各路義軍一一接觸。這些人里沒一個擁有「名將」之類的頭銜,都是一些中下層的將官,其中也沒有一個擁有「天才」的名聲,但這些人肯熬肯干,做事又能腳踏實地,這一場調查持續了足足五個月才完成,又經過一個月的反覆琢磨,才遞上了一份詳盡的報告。遞上報告的這批軍官不但有實戰經驗,而且經lì 過遼口軍學的教育,部分更是畢業於管寧學舍、屬於投筆從戎的年輕人,所以這次調查結束後不但讓他們完成了這份如何處理義軍的報告,也讓他們完成了向職業參謀轉變的歷程。
楊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