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二九三章 佛爺的鬼市
更新:03-06 09:54 作者:北域神燈 分類:都市小說
2010年春日,華辰拍賣公司拍賣張宗憲收藏的兩晉越窯青瓷虎子,標價為八到十萬人民幣,這還算不得真正的物之所值,估低了。
但東晉以後,虎子漸漸失卻其虎形,又演化出方形青花或粉彩虎子,最終掀去了貴族化的面紗,走向了純粹平民化扁圓形溺器的終點,今天仍然大行於世。
虎子有其名而無其實了,成為地地道道的夜壺。
儘管如此,戰國乃至兩漢時期的虎子仍然「物以稀為貴」,尤是貨真價實的陶瓷虎子,歷史文物價值遠在兩晉虎子之上,躋身於國家重要文物之列。
不僅今日面世的屈指可數,縱是摩頂放踵,念茲在茲,想要再尋覓到一二,都只恐綆短汲深啊!
張天元仔細鑑定了一下,確認這隻虎子應該是兩漢時期的。
漢代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彩繪陶的流行和鉛釉陶的興起交相輝映,成為漢代陶器發展的主流,為後來的唐三彩奠定了基礎。
彩繪陶在戰國時期已經較為流行,漢代得到進一步發展,這與當時的厚葬之風有着密切關係。
近年在中原地區出土了大量用於隨葬的漢代彩繪陶器,造型豐富,裝飾精美,色彩艷麗,題材多樣,真實地反映了這一時期的社會面貌。
一些生活用品如虎子、燭台、油燈、水盂等,大膽使用誇張變形的動物形象,多方面體現了當時社會的審美意識,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如洛州洛城龍門博物館收藏的漢代彩繪陶虎子,形狀似虎,昂首匍匐,突目高鼻,尖耳豎立,張嘴大吼,口部作流,身似繭形,腰生飛翼,尾成提梁,下有四足。
整器不求細微雕琢,而是取大勢,去繁縟,寓巧於拙,有着雄渾豪放的藝術風格。
裝飾方法有點類似前述戰國漆器效果,周身着黑色陶衣為地,繪紅、白兩色斑紋圖案,尤其朱紅描繪口、耳、足、翼,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此件器物造型古樸大方,紋飾流暢自如,彩繪鮮艷如初,是十分難得和珍貴的。
他琢磨了一下,這東西應該夠得上國家一級文物了,如果讓柳憐看到,那必然是會直接買下的。
幸虧自己身邊跟着的是不怎麼了解古董的歐陽曉丹。
最終,張天元僅僅用了兩百美金,就把這件價值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好東西給弄到手了。
看到歐陽曉丹那嫌棄的樣子,張天元才不無感慨地說道:「所以說啊,撿漏的永遠是我,而沒有你的份兒,你還嫌棄這東西不好,但卻不知道這隻虎子價值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呢。」
「不可能!」
歐陽曉丹瞪大了眼睛,完全一幅不可思議的模樣。
「所以說啊,東西也不可貌相的,別聽說他是夜壺,就嚇得不敢碰了,你這樣的人,怕是很難賺到錢的哦。」
張天元笑着搖了搖頭,繼續帶着歐陽曉丹溜達,反正這丫頭也不可能從他手裏頭搶走寶貝,帶她見見世面也沒什麼。
只可惜兩人又溜達了一會兒,走過了幾個攤位,然而東西基本上都是贗品仿品。
張天元以前認識一個鬼市上擺攤的商販,後來發達了,沒事兒也到鬼市上轉轉。
那人被同行叫佛爺,最近總是感嘆這鬼市一日不如一日了。
以前的東西多好啊。
如今卻是贗品仿品橫行。
「鬼市」從來不缺關注度,它一直游離於現代商業世界的規則之外,但又與之千絲萬縷、無法分割。
爾虞我詐時常發生,一夜暴富也並不稀奇——我們能夠在江湖中看到一個剝離於價格標籤之外的世界:
用自己的眼光,在收藏品最低階的生意中獲得利益——畢竟,一眾高價收藏品都是在此出發,從民間走向廟堂。
張天元還記得以前見到佛爺的情形。
300斤的佛爺坐在影影綽綽的人群里,面前攤着兩平方米的文玩物品,遠看像一尊佛。
他掃一眼來人,掂量着是閒逛的,抬手就是一口酒。
他體格龐大,聲音洪亮,脖子上掛着雕刻名家丁國良早年製作的核桃珠串,市價10萬。
「鬼市」的生意,41歲的佛爺已經蹲了十多年,身家可以依靠8家燒烤店和1家文玩店加持。
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