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第五百三十一章 巴米揚的嘆息
第五百三十一章 巴米揚的嘆息
蔥嶺高原,崇山峻岭深處,雪山環繞下的擁有一個極其古老的國度。在新都庫什山下,烏滸河上游以北之間,大片河谷川澤上建立起來的梵衍那國,
從古老而龐大的笈多王朝開始就,它就建立了自己的城邦政權,新興的貴霜王朝取代了笈多王朝並征服了這片土地,但是在顯赫一時貴霜王朝,被崛起薩珊王朝的弓甲鐵騎,殘酷踐踏在腳下後,梵衍那人又重新從貴霜王朝土崩瓦解的版圖上,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梵衍那國最盛時國境東西達二千餘里,南北達三百餘里,西北與護時健接,東南距罽賓,西南訶達羅支,與吐火羅連境。
高原寒烈的氣候和眾多河谷,蓄養出風俗剛獷的子民和堅韌士兵,融化的雪水,在寒冷的荒原上澆灌出大片的綠洲和農田,綿延不絕的川澤,餵養着如雲彩一般的畜群。
位於雪山(即興都庫什山脈)環抱中的屏障,阻擋了大多數方向來襲的威脅。卻又留下通達南北的高原山口,讓繁華的高原商路,帶來了多元的異域文化和源源不絕的財富,在連薩珊王朝消亡了近百年之後,他依舊成功的存在高原上。
獨特的地理環境,也讓這個國度處處依舊充斥着貴霜王朝時代,鍵陀羅文化的風格和痕跡,卻又完美的融合了來自天竺本土和曾經宗主安息薩珊人的文化,從中發展出擁有自己特色的高原文化奇葩。
作為虔誠之國的象徵,在羅爛王城東北山阿,梵衍那人修造了高百四五十尺阿立佛石像,又在東邊釋迦佛立像,高百餘尺,號稱金色晃曜,寶飾煥爛。讓每一個出現在山口盡頭的旅人和過客驚撼莫名。
而在城東二三里伽藍(寺廟)中,歷代梵衍那人傾盡資材,建造了巨大的佛入涅磐臥像,用來供奉着佛祖涅磐後,散之八方的佛牙舍利和金輪王牙,還有阿難陀大阿羅漢使用過的鐵缽,被稱為佛國三寶。
歷代國王皆在此設無遮大會,上自妻子,下至國珍府庫,皆傾而舍之,復以自己之身為施捨,讓王子即位,以示虔誠。是以上行下效,群官僚佐,世俗百姓,就僧酬贖,無處不盡虔誠。
自從天竺上座部佛法開始進入衰微的時代,許多地方只能以密宗的形式,在地下保持薪火相傳,這裏就成為西域佛教的學術聖地,無數來自北天竺和河中信眾朝拜的浮屠之土,無數的大德高僧經過這裏,接受當地慷慨的供養和資助,才重新踏上旅途。
但是在這一刻,最早從《魏書》開始,就出現在漢地史書中,被稱為范陽國的佛教國度,曾經在中土高僧法顯的《佛國記》和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都有過詳盡描述的遍地虔誠之國,也終於迎來了他們最後的日子。
這片被無數旅人和過客,讚譽為泉池澄鏡,林樹青蔥的人間樂土,只剩下一地的殘垣斷壁和哀號的倖存者,無數異族人正在肆虐在廢墟上。
從王城出發,裝滿珍寶和極盡恭謙祈求的文書,前往呼羅珊的隊伍,並沒有任何消息,卻迎來帶來死亡和殺戮的不速之客。
由於背叛者的出賣,梵衍那人最後的據點,據崖跨谷,北背高岩,周長長六七里,曾經號稱滿城佛邸,三千珈藍聖地的羅爛王城,也已經變成一片死亡和火焰肆虐的人間地獄,。
在羅爛王城東北山中,遍佈佛窟與僧侶的巴米揚大峽谷中,已經擠滿了前來避難的百姓和貴人,混雜着常駐留在此地 的數千名僧侶和弟子們,無數人聚集在洞窟的佛龕和造像前,一邊對着着王城的方向不停的哭泣流淚,一邊頂禮膜拜大聲祈禱。
山谷的盡頭,那些追逐而來的異族士兵,將一個個裝滿油脂的皮囊,丟進房屋和洞窟,然後不分男女老幼貴賤,發出悽厲的哀號和焦臭。
「我主至高。」
這些來自呼羅珊的士兵們,高喊着狂熱而虔誠的口號,破壞和焚燒所能見到的一切。
「淨化這些邪惡的偶像崇拜者。」
他們連那些精美異常的石像也不放過,不論已經存在或是正在建造的,被挖掉貼金和寶石後堆上柴炭焚燒,讓華美的浮雕文飾泥彩在火焰中爆裂剝落,最後只剩下被熏黑的堅硬石丕。
他們還毫無敬畏之心的在佛龕上潑灑污物,搗毀古老的壁畫,焚燒經卷,用鐵錘鑿裂石壁,試圖推倒巨大的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