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之國 第424章 名實之辨
見下面的人一臉茫然,王宵獵也覺得無奈。文師閣 m.wenshige.com這些知識,說起來枯燥,聽起來無味。而且對於說的人,這些知識很簡單,應該一說就懂。但對於聽的人,卻晦澀艱深,&nbp;&nbp;茫然不知所云。
喝了一口水,潤了潤喉嚨。王宵獵接着道「有度無界,意思是世界並不是處處相同,而是各處不同的。這些不同對於人來說,就是一個一個不同的事務。為了認識這些事務,說清他們,便就起了各種各樣的名字。起了名字,就要定義這些名字。當對名字定義的時候,&nbp;&nbp;便就劃定了邊界。在人的世界裏,&nbp;&nbp;各個名字都有邊界。出了邊界,便就不是這個名字的事務了。但在真實的世界裏,並沒有邊界。一個一個的名字,不過是人為了自己方便定義出來的。由這些名字,結合世界的變化,形成的知識,當然也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我們就是這樣用人類形成的名字和知識,一點一點地認識世界,一點一點逼近真實。」
「這樣逼近真實,認識到的永遠不可能是真實的世界,或多或少總是差一些。真實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世界是怎麼變化的,我們不知道。這個我們不知道的世界,稱之為道。」
「在有度無界的世界裏,我們怎麼認識世界?度的不同要牢牢把握,沒有邊界必須清楚,&nbp;&nbp;才能牢牢抓住各個事務的不同。一旦忘記了這一點,&nbp;&nbp;對於不同名字的事務,&nbp;&nbp;一定要找出個邊界來,往往就會陷入混亂。到了最後,連名字到底是什麼意思也忘記了。」
「我們是這樣認識的。比如說,大地上有兩座高起的地方,我們稱之為山。山間低的地方,我們稱之為山谷。山和山谷,看上去非常明顯。這座山和那座山,分得非常清楚。但是兩者之間的界限其實很難分清。如果我們在兩座山之間劃上一條線,線的這邊是這座山,線的那邊是那座山。哪怕這條線恰好劃在兩座山的中間,這條界線也是不真實的。如果把劃的線拿掉,讓一個人去找最低的地方,說那裏是兩座山的界線。那麼這個人要麼沒有到界線而認為到了,要麼過了界線認為還不到,無法找到劃的界線。更何況界線是精確的位置,而真實的世界卻沒有那麼精確。我們認識的界線,認為是精確的,其實都是一個或大或小的範圍。在界線的邊上,只要想,總是能離界線更近一點,&nbp;&nbp;最終走到另一邊。」
說到這裏,王宵獵搖了搖頭,覺得自己說得並不清楚。不過一時之間,也想不到更好的說法。
下面這些人都是讀了些書,學問不深,沒法講得過於明白。舉的例子只求簡單易懂,其實並不是很合適。只能讓他們先有了大致概念,以後再慢慢深化。
這些內容不講不行的。為什麼要建立這樣的官府,為什麼要招這些官員,為什麼這樣做事,都要有其根據。如果只是王宵獵腦子一熱,就決定這麼做了,怎麼可能形成一個體系呢。
作為政治組織,必須有自己的哲學。如果沒有自己的哲學,那就要借用別人的哲學。或者用中國傳統的說法,政治組織要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沒有思想,也就失去了靈魂。
歐洲的文明,起源於概念,再形成自己的邏輯,從而形成一套思想體系。他們同樣發現了概念世界與真實世界的不同,由此形成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劃分。只是他們認為理性世界才是真實的,感性世界是不真實的。這與歐洲人的信仰有關,最後可以歸結為無所不能的主。
王宵獵是從中國傳統思想出發,不認為有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分別,只有一個世界。這惟一的世界,就是天道的世界。人生活於真實的世界中,而對世界的認識又不是真實的。我們只能感受道,從側面了解道,而不能真正的說清楚道。
名實之辨,從兩千多年起就是中國思想的重要問題。那個時候,也是大家講道的時候。老子留下了《道德經》,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個問題在西方,引起重視的時候很晚。與此有些關聯的重要人物,如維特根思坦,在歐美也是重要的思想家。不過與中國文明不同,他們是從另外的方面述說。
前世看小視頻的時候,有一個學中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