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娘之後封神時代 第六百五十六章不可磨滅
測試廣告1 芸姚在凡間行走,拜師諸子百家,除了法家會把如何統治野人、黔首的手段寫下來之外,對於其他的諸子百家而言,他們基本都不會考慮這些存在。看小說網 m.kanxiaoshuo.net因為他們的目標是天子與諸侯、諸侯與大夫的鬥爭。
考慮的內容也不是如何讓野人、黔首安心工作,因為在春秋戰國的野人、黔首他們就應該工作,根本沒有任何的疑問。不會有為什麼他們不能離開土地,為什麼不能做官,為什麼不能做生意的疑問,因為他們生來就是幹活的人。
勞力者治於人,勞心者治人。春秋的社會就是分為勞力者和勞心者,諸子百家這麼認為,野人黔首也這麼認為,他們都是毫無疑問地接受自己的身份出生的,勞力者和勞心者是出身決定的,是不可改變的。
所以野人黔首不會考慮種田之外的事情,諸子百家也不用考慮治理他們的問題,他們主要考慮的還是天子和諸侯,諸侯和大夫之間的尖銳矛盾。
但到了法家,特別是秦國之後就有了變化。商鞅南門立木的對象就是秦國黔首,所以才會被記錄在歷史之中。
如果商鞅南門立木的對象是士,是大夫,那根本沒有必要大書特書,因為整個春秋戰國時代,士為知己者死的故事不要太多。商鞅的目標如果是士,那麼他最多也就是獲得一個死士,沒什麼了不起,歷史上的死士故事遠比南門立木要精彩。
但南門立木的目標不是士,也不是國人,而是秦國黔首,也就是世世代代種田幹活的野人,他們出生就是勞力者,大夫和諸侯打來打去,諸侯和天子打來打去與他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不管誰做主,他們都是種田的。
商鞅給了他們種田之外的機會,那就是去打仗,他的軍功授爵就是讓黔首變成士兵,讓他們通過殺敵來獲得戰功。
有人說商鞅把人變成了除了種地就會打仗的機器,但如果沒有商鞅,那麼秦國黔首就是只會種地的機器,戰爭根本和他們沒有什麼關係。
因為秦國黔首有了其他的選擇,所以秦國法家就面臨了一個新的矛盾,那就是如何統治黔首。黔首現在也會打仗,也會結盟,也會有新的述求,也變得不安分了。
秦末的農民起義並不是意外,就好像科學並不是意外一樣。科學在宗教中醞釀,因為神父需要通過科學證明上帝的存在。而農民起義在大統一中醞釀,因為秦國黔首早就認識到除了種田之外還有其他出路,如果活不下去他們可以去戰鬥。
所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並不是突然就冒出來的,而是商鞅南門立木之後就打破了勞力者和勞心者之間的隔閡,讓整個華夏文明都有了滾滾向前的動力。
要是沒有商鞅變法,沒有南門立木,那麼只怕勞心者和勞力者之間的分隔不會這麼容易打破,甚至可以說大統一也無法這麼容易地推行。
因為野人不覺醒的話,貴族隨便就能鎮壓他們。但一旦他們覺醒了,貴族之間就必須團結起來對抗黔首,不然單獨的領主一不留神就會被推翻。而且因為貴族畏懼野人,所以他們會去支持皇帝,通過皇帝來統治野人,避免自己直接和野人對抗,因為貴族知道自己勢單力薄根本不會是野人的對手。
但對皇帝來說他和貴族也是敵人,所以他就會想辦法提拔野人來對抗貴族。而提拔野人的方式越來越正規,越來越高效,皇帝就越是能壓制貴族。
不過就算選拔的人數越來越多,皇帝和貴族並不能管理每一個地方,畢竟生產力限制不是隨便就能突破的。所以在大唐的死角存在其他的規則,弱肉強食還有生存空間。
再說了王朝起起落落,就算是皇帝有時候也要改變遊戲規則,不拿利益而是用恐懼支配,因為萬物變化,總有利益不足夠、道德沒有用的時候,恐懼是最後的手段,永遠也不會消失。
利益會有不夠的時候,道德會有沒用的時候。不同的利益集團之間就會用恐懼來支配,而人族和妖族之間道德也不互通,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弱肉強食就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總之因為南門立木,使得華夏文明變得更複雜了,利益、道德、恐懼雖然是最常見的三種結盟方式,但並不是每一個階層都會按照常見手段進行結盟,因為階層是流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