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七九四章 工業革命(十一)
更新:09-17 02:20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但既然是搞實學的,終究還是落在把「教而後富」變為「富而後教」。
在權哲身等星湖學派的少壯派偷渡中土來尋找救亡圖存的答案時,李瀷也告訴過他們。
如果能夠找到「道器合一」的辦法,當然最好。
如果找不到,那麼也要學器,大不了道統一事,以待後來人嘛。
朝鮮國對這些儒生偷渡管的比較嚴,大順這邊其實管的非常松,甚至其實非常歡迎朝鮮國來學一些種水稻的知識。
劉鈺也表示過,可以允許朝鮮國派遣留學生,來農學學習,改進種植技術,為江蘇的近代化提供更多的稻米。
至於別的技術,劉鈺的態度也是無所謂,因為學了也沒什麼卵用。
是以客船抵達上海的時候,下船檢查非常的寬鬆,最多也就是走走形式。
權哲身來到松江府的時候,並不是大順對外貿易最繁忙的時候。
去往歐洲的船,正月才走;歐洲那邊來的船,要到過了端午才能到。
不過碼頭上也絲毫不冷清,熙熙攘攘的人群,行色匆匆。
然而很快,他就感覺到自己好像被冒犯了。
才走了幾步,就有人沖他喊道:「兄弟,住宿嗎?要不要快活一下,解解乏?新來的高麗解語花……」
權哲身皺了皺眉,回道:「高麗乃舊名,前朝太祖皇帝賜名朝鮮,安可再以高麗為名?此正逆交替之大事,豈可錯置?」
拉客的人一怔,自己在這邊幹了五六年了,還真是第一次聽有人糾結這個問題,心說這他媽什麼玩意兒?嘀嘀咕咕地罵了兩句,便不再搭理權哲身。
權哲身看了一眼遠處被煙霧籠罩的城市上空,詢問了一下,得知去南通天生港的正規客船要後日才發。
便先找了一處客棧住下。
他是兩班貴族出身,自小學的是漢學,而且也在仁川學過膠遼地區的官話。手裏拿着的錢,也是在江蘇省通用的代銀紙幣。
有錢,且認字,且會說漢語,那麼在這種地方,衣食住行便都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哪怕不會說話,只要有錢,也一樣可以。
住的地方靠近碼頭不遠,很是繁華,夜裏也不曾有什麼宵禁。
住的地方是一幢樓房,磚木結構的。安的是玻璃窗,他在朝鮮國自然也見過玻璃窗,前幾年朝鮮王室一次性就用稻米換了四千餘塊玻璃,本來這玩意兒是作為奢侈品被禁的,但在禁奢令被取消後,大家都不遵守,那也就毫無意義了。
這些年浸染下來,暫時倒也沒有看到什麼讓他驚詫莫名的東西。
第二天一早起床出門,遠遠就看到一輛騾子拉着的平板車。
騾子的屁股後面有一塊破布做成的兜布,髒兮兮的,裏面都是騾子的糞便。
平板車上,橫七豎八地裝着一些屍體。
兩個壯漢估計是往車上裝屍體的,正在那抬着一個蜷縮着已經僵硬的屍首。
抬屍體的人顯而易見已經是司空見慣了,抬着腿的那個人,嘴裏叼着一根煙。可能是因為煙有些嗆眼睛,眯着眼,一邊抬還一邊用土語不知道說了些什麼。
權哲身萬萬沒想到,自己懷揣着見證繁華的心態來到天朝上國,睡了一夜後醒來第一看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幕。
路上的行人很多,神色匆匆,卻根本沒有停下腳步的,甚至在裝滿屍體旁的騾車旁經過的時候,連露出搖頭的神色都沒有。
只這短暫的一幕,就讓權哲身生出來一種感覺。
這天朝上國,似乎已經從夏變夷了,這最繁華地區的人,道德敗壞已經到了這種程度了?連一絲一毫的惻隱之心都不曾有了?
雖然老師說他在漢城周邊的農村看到的景象,是經常餓死幾十人、上百人,可終究老師還是有惻隱之心的。
還會作詩感嘆傷懷。
然而看看這裏的人,連同那些抬屍首的,都已經麻木至此。這就是自己要尋找的未來的嗎?
帶着一種說不出的情緒,他靠近了那輛拉屍體的平板車,看了一眼車上的人,好像是夜裏凍死的。
雖然已是四月,但夜裏多半也不暖和。
倒斃的人身上只穿一條破成布條的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