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第二帝國 第282章 超無畏艦計劃
更新:09-03 00:37 作者:幽泠秋月 分類:軍事小說
聖誕送禮,新年鐘響,時間的巨輪隆隆駛入了1909年。此時的德國,正呈現出一副轟鳴運轉的繁榮場景;其經濟總量和主要工業品產值繼續以一個極快的速度將英國遙遙甩開,科學技術也出現了爆棚式的飛躍。
然而對於提爾皮茨的風險艦隊而言,倫敦方面卻傳來了不利於德國的信號。
根據德國情報部門綜合各方情報所得到的消息,由於英國在主力艦數量難以對德國海軍形成理想優勢,使得皇家海軍已經無法保證戰時的北海制海權;在這種的情況下,英國人明顯加快了其主力艦質量和技術的革新。英國軍工部門已經開始研製口徑為343毫米的45倍徑重炮,火力較之前的305毫米50倍徑艦炮明顯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而在改進了主炮佈局方式之後,舷側火力達到8門343毫米重炮的巨人級在噸位和造價都保持在了之前聖文森特級的水平!
面對這一情形,在清英的影響下一直順風順水的德國海軍頓時蒙受了十幾年間都未曾有過的壓力。儘管奧匈斯柯達軍工研製的305毫米l45艦炮堪稱神器,擁有更勝英制同口徑l50火炮的強大威力,然而在英國人將火炮口徑增大到了343毫米的情況下,其在口徑上的先天劣勢便驟然體現了出來。採用重彈的斯柯達305毫米炮的彈丸重量不過450kg,而英國343毫米重炮的炮彈重量至少也有570kg。單發毀傷力孰強孰弱一目了然。而由於口徑所限,奧匈這款305毫米火炮提升威力的空間已經極為有限;如果再增加身管長度。其所付出的代價將相當巨大,無論是身管壽命還是火炮散佈都將難以保證。
雖然憑藉硬被帽穿甲彈的炮彈優勢,斯柯達艦炮在穿深上仍舊完爆採用軟被帽、且爆炸引信極為靈敏的英國火炮,但單發毀傷卻是無法迴避的硬傷。在大口徑火炮技術飛速發展的20世紀初葉,戰列艦隻有裝備更大口徑的火炮才能在海戰中取得優勢和先機;如果像歷史上德國海軍一樣死抱着305毫米口徑不放,那麼所面臨的情形便是根本打不動對方擁有堅盔厚甲的龐然巨艦。歷史上的日德蘭海戰中,如果公海艦隊中的國王級能裝備350毫米口徑的重炮,托馬斯海軍少將的4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至少都會被留下一半以上!
所幸的是。由於這一位面有清英的指導領航,德國海軍早在15年前就將火力放到了與裝甲相同的重要位置上;而在進入無畏艦時代之後,德國軍工的艦炮發展也較歷史上得到了有效的資源整合和方向改良。在初代無畏艦的主炮選型上,德國海軍直接選擇了奧匈現成的神器305毫米k10艦炮,將歷史上研發拿騷、毛奇和赫爾戈蘭的三種主炮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更大口徑火炮的研製中去,其大口徑艦炮的研發進度較歷史同期有了極大的飛躍。1908年,融合了斯柯達軍工技術的克虜伯工廠開始研製350毫米42倍徑的火炮(按照世界標準。史實德國350毫米炮的身管長度只有l42),本着管子粗就是真理的正統執着,清英通過提爾皮茨的關係,將其直接裝在了當年開工的2艘戰列艦之上。
而在新戰列艦的設計選型上,清英也很下了一番功夫。
在德國海軍部確定在新戰列艦上採用350毫米火炮之後,各大海軍船廠立即發來了數十個設計方案:其主炮數量從8、9、10到12門不等。炮塔佈局也隨着三聯和雙聯炮塔的不同選擇而千奇百怪。面對這麼多眼花繚亂的設計,清英斟酌許久,最終選擇了四座雙聯這一看似普通屌絲低端窮矮搓、實則是平衡了各項需求的最適合德國海軍的設計方案。
從總體設計領域來看,四座雙聯的主炮選擇能夠對艦體重量和承力佈置實現最優佈局。在歷史上巴伐利亞級戰列艦建造之前的方案研討階段中,德國艦艇設計部長布魯克納就堅決反對武備部長古德薩將軍所提出的5座雙聯350毫米主炮的設計方案:因為中央炮塔的炮口暴風極易將探照燈、艦載艇等附屬設備打壞。5炮塔佈局在艦體重量上難以平衡。在此之後的日本扶桑級戰列艦便證明了這一點。而最終巴伐利亞級的建造,則更是成功證明了他主張四座雙聯主炮的正確性;比起之前5座雙聯主炮的國王級。巴伐利亞級在火力防護都大幅提升的情況下,其艦體結構重量佔全艦重量的比率反而從31.4%下降到了29.5%(其實巴伐利亞的噸位利用率也還大潛力可挖),噸位利用率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