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流歌 第六十七章 茶道傳承(四)_頁2
更新:10-11 20:32 作者:淮上文歌 分類:都市小說
竹編的炒把怎麼用都不順手,心裏老是嘀咕着為啥不能換個木鏟或是鐵勺來炒茶。
雞毛撣子的比喻很是形象,王世川再次上手時,感覺比先前順暢了許多。
接下來的兩個月里,每天從外邊挖樹回來,孫師傅只給王世川做個示範,教他如何炒生鍋,傳授一些內外火候的把握技巧和竹炒把使用的一般手法。
其他的,全部任由王世川自由發揮。
操作間裏一溜排共有十口殺青用的半平底鐵鍋,每口鍋里都放了些茶草。
只要稍有空閒,他都會進來操作一番。
又有孫師傅這個高人在旁邊指導,及時糾正手法上的錯誤,王世川的進步神速。
一個月後,連媳婦衛蘭都對他刮目相看了,給了他一個很大的褒揚,「我家成子爸終於會炒菜了。」
終於有一天,孫師傅開金口道:「明天換熟鍋吧。」
老茶師的表態,意味着殺青生鍋階段的所有工藝和技巧,王世川已經掌握。他這位關門弟子,從今往後算是正式入門了。
綠茶殺青熟鍋環節的主要任務就是塑形,一鍋的葉片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部壓煸成條形、瓜片的形狀。
這裏邊的學問多了去了,火候、手法、翻炒的頻率、出鍋的時機等等,絕非一日之功可以做到。
孫師傅炒制大半輩子綠茶了,成功率尚不足百分之八十。
如今的各家茶廠,殺青的熟鍋階段,都選擇了機械化作業,還是會有相當大的比例不能塑形成功。
所以炒好的綠茶在出廠之前,一般都有篩選的流程。品相規整的一類,品相散碎的歸為另一類,分開儲存,分類包裝。
因為市場上的綠茶,售價的高低往往因品相和包裝而異。
品相好的,肯定都是一家茶行售價較高的精品茶、高檔茶、招牌茶了。
而那些品相不好的,在熟鍋階段沒能塑形成功的次品,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口糧茶。
二者雖然在品質和口感上沒有任何差異,但售價上往往卻是天地之別。
王世川的第一次熟鍋,炒的是一塌糊塗。
一通操作猛如虎,把半鍋的片茶捯飭成碎茶末了。
這樣的場面令王世川很是尷尬,媳婦衛蘭都笑的喘不過氣來。
所有的結果都在孫師傅的意料之中,老茶師笑呵呵的對王世川道:「世川,你現在知道炒茶為啥要用這竹掃帚了吧?要是給你一把鐵鍋鏟,一鏟子拍下去,片茶就都成這樣了。」
「衛蘭,你後期的火頭太大,茶葉都炒糊了。」
孫師傅接着又衛蘭道,提醒他倆炒茶的時候火候把握的重要性。
一旦火候到了,不管有沒有拉條成功,都要全部出鍋。
否則太過乾脆的綠茶就沒了韌性,一碰就碎,也就沒法儲存和運輸了。
所以說茶道如同棋道。
會炒生鍋只是會下棋了,但如何把棋下好下精,則需要漫長的實踐和積累,還需要有點天生的悟性。
炒熟鍋也是這個道理,炒茶的師傅至少達到了段位棋手的級別,才能夠堪當重任。
看着孫師傅的操作簡直太簡單了,同時控制着兩口殺青的炒鍋,在竹炒把悅耳的「沙沙」聲里,原本已經遇熱自然捲曲的葉片,瞬間完美的摺疊在一起。
又像是在一片雜質當中分揀黃金的顆粒,塑形成功的葉片佔據炒鍋的一半,等待拉條塑形的佔據了另一半。
然後就是此消彼長,火候一到即刻出鍋,一切都做的恰到好處。
「師傅,你真是太厲害了,我啥時候才能學會你這樣的炒茶本事啊?」
王世川由衷的讚嘆道,師傅嫻熟的技法令他望塵莫及。
「至少沒有五六個茶季的操練,肯怕不行。世川,你也不要擔心。啥時候你熟鍋出來的片茶沒有了多少碎末,基本上就可以出師了。你的那些小師弟都是這個水平,茶廠這兩年賣出的茶葉也都是他們炒出來的。」
老茶師抓起一把冷卻的葉片,放在眼底下滿意的打量了一番。
能把冬天裏又老又厚的茶樹葉子,炒煸成蜂翅的形狀,他這炒茶的功夫,確實夠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