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系導演 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三十六計都用上了
更新:11-25 13:24 作者:天下小黑 分類:都市小說
《十二怒漢》這種電影,對話類電影,而且還是劇情向的,肯定會涉及到方方面面,甚至於被很多人解讀成了一些連李易自己都沒想到的東西。
特別是針對8號這個關鍵性的人物,更是延伸出來各種各樣的解讀。
「牛逼,太牛逼了,感覺整部電影是各種計謀的現實版體現!」
「比如說呢?」
「比如剛柔並濟,比如遠交近攻,比如知己知彼!」
「少說了,還有暗度陳倉,欲擒故縱,一桃殺三士,反客為主等等!」
「我怎麼覺得我們看的不是同一部電影?」
而事實上呢?
其實這些東西,完全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類的解讀,又不需要太嚴謹,只需要能夠自圓其說,邏輯自洽就可以了。
很快地就有影評人給出了相關的解讀。
「《十二怒漢》如果從單一的陳偉傑飾演的八號陪審員的角色出發,拋開其他的不談,只說計謀,真的堪稱精彩絕倫。
首先我們要知道想要說服十一個陪審員,8號陪審員可以說運用了不同的策略,你柔我剛,你剛我柔,借力打力。對沉默寡言認真思考的或是表面邏輯清楚,實際並沒有認真思考的,充分抓住思考成熟的邏輯論述,一句不讓,直接說服,或是利用機會凸顯自己的邏輯正確,爭取信任,比如,面對12號,一直追問到他說出「沒有人可以確認那一點——指證人不會犯錯,我們又不是在做科學論證」;對被情緒控制的,製造沉默,避其鋒芒,利用群體壓力,凸現其無理性,比如很多時候對3號和10號的態度;對其相互之間意見的不一致,充分放大和利用,引起內部爭議,靜觀其變而得到更多有利於自己的論據和支持者,分化論敵,比如當出身於貧民窟的5號與其他人關於出身問題發生爭執時,還有很多情況下,都是任憑大家互相討論,而沒有急於發表自己的看法,雖然有時候他其實已經有成熟的意見。
我們從頭開始說,最初的時候,他用的是什麼?是示敵以弱。
為什麼這麼說?
十一個人都舉手說有罪,只有他沒有舉手。
而在被群起而攻之的時候,他選擇了示敵以弱,其實我們通過後面的劇情可以看的出來,他其實是對這個案子有着很深的研究的,比如對那些證據提前做了質疑和說服其他人的準備。
所以,他只是示敵以弱地說,我並不覺得他是無辜的,但是用幾分鐘的時間,不經過討論就判決,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是的,他只是希望討論一下,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在想着如何說服他,而不是想着如何被他說服。
因為敵我懸殊太大了,11:1啊!
這樣的局面,他如果硬剛,那必然會真正的被群起而攻擊!
當然,有的情況下也要以剛對剛,但要擊其關節,令其避無可避、轉無可轉。手中有駁倒對方邏輯基礎或者基礎證據的殺手鐧時,有目的的把對手逼到最後一步,再準確出擊,從根本上擊倒對手的邏輯信心,面對3號提出的兇器證據,8號就拿出了最有信心和最出其不意的論據,一把和兇器完全相同的摺刀,而且是把大家的指證從泛泛的「出身」、「前科」逼到兇器上才拿出來。
那麼他憑什麼能有信心說服這十一個人呢?答案就是,知己知彼!
十一個反對者,組成一個反對群體,實際上分成兩部分,核心反對人員和助力人員,而體現在個體身上,群體的作用則體現為兩種——社會助長作用和社會抑制作用,前者指在群體活動中,個體的活動效率因為群體中其他成員的影響而出現提高的現象,後者相反,個體活動的效率因為群體中其他成員的影響而受到減弱。說通俗一點,就是有的人見到人多就激動,有的人見到人多就發蔫。分化、瓦解、說服這個群體,要利用爭論充分暴露和了解反對群體的組成結構和成員性格,針對性的組合語言、情緒和邏輯。
他通過一系列的投票,一系列的對話,認真地觀察着其他十一個人,他自己知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