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秦曲 第二百章
更新:03-11 20:36 作者:蒼穹戰狼 分類:玄幻小說
第二百章
中國人很多時候都喜歡說一句話,那就是以史為鑑,但是在很多方面而言,真心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閃舞. 這些人很多時候並不缺乏自詡明君聖帝的存在。
而在軍事方面的制度而言,同樣也有着這方面的「曲折輪迴」。
……
在清朝時期,有一個人對於清朝能夠入主中原,最終成為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有着相當的貢獻。
這個人就是著名的清初名王,愛新覺羅?多爾袞。
沒有多爾袞,就一定不會出現一個能夠迅速平定南明以及大順,大西兩個農民起義者所建立的割據政權,繼而取代明朝,統治中國。
因為沒有多爾袞,那麼後世稱之為清世祖福臨,想要成為清朝皇帝的可能性非常低:
崇德八年農曆八月初九日,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他生前未立嗣子。此時,代善的兩紅旗勢力已經遭到削弱,他本人年過花甲,早已不問朝政。其諸子中最有才幹的岳託和薩哈廉年輕時已過世,剩下碩託也不為代善所喜,滿達海初露頭角,還沒有什麼發言權。
但以代善的資歷、兩個紅旗的實力,其態度所向卻能左右事態的發展。皇太極生前集權的種種努力和滿族社會日益的封建化,自然也使皇太極長子豪格參加到競爭中來。從利害關係而論,兩黃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繼位,以繼續保持兩旗的優越地位。
他們認為,豪格軍功多,才能較高,天聰六年已晉升為和碩貝勒,皇太極稱帝之初晉肅親王,掌戶部事,與幾位叔輩平起平坐。皇太極在世時,為加強中央集權,大大削弱了各旗的勢力,但同時又保持着一定實力,又把正藍旗奪到自己手中,合三旗的實力遠遠強於其他旗。因此,這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擁戴豪格繼位。
多爾袞便是另一個競爭者。他的文武才能自不必說,身後兩白旗和勇猛善戰的兩個兄弟則是堅強的後盾,而且,正紅旗、正藍旗和正黃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就更使他如虎添翼。還有一個人也不容忽視,他就是鑲藍旗主濟爾哈朗。
雖然他不大可能參與競爭,但他的向背卻對其他各派系有重大影響,無論他傾向哪一方,都會使力量的天平發生傾斜。因此,郡王阿達禮、貝子碩託勸多爾袞自立為皇帝。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鐸、睿親王多爾袞等都一起來到崇政殿。閃舞.最後矛盾集中在了以豪格為首的兩黃旗和以多爾袞和多鐸為首的兩白旗上。雙方相爭,委決不下。
睿親王多爾袞在兩黃、兩紅和兩藍六旗不支持的情勢下,多爾袞自立的條件還不成熟,阻力來自兩黃旗原皇太極手下的親信大臣。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多爾袞最後議定由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即帝位。
於是,禮親王代善等奉福臨登位,各王貝勒大臣等,共同誓書,昭告天地,同時宣佈以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輔政,改元順治。就這樣,多爾袞妥善地處理了十分棘手的皇位爭奪問題,自己也向權力的頂峰邁進了一步。隨後,統治集團處理了反對這種新格局的艾度禮、碩託、阿達禮、豪格及其下屬,穩固了新的統治。
多爾袞的這一方案,在客觀上避免了八旗內亂,保存了實力,維護了上層統治集團的基本一致。當然,他這一提案,是自己爭奪皇位不易得逞之後才提出來的,是在兩黃旗大臣「佩劍向前」的逼人形勢下提出的中策或下策,而並非是他一開始就高瞻遠矚、具有極廣闊的胸襟。
順治元年四月,順治帝在篤恭殿拜多爾袞為大將軍,親賜大將軍敕印,令他統大軍南下,入關與李自成和南明王朝開始了爭奪天下的宏偉事業。
……
而在軍事以及政治方面,多爾袞為清朝的統一中國的戰爭,可以說立下了莫大功勳。
順治帝臨政時,關內正一片混亂。明崇禎十七年三月,聲威日壯的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城,崇禎帝自縊於煤山,統治中國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滅。四月初四日,即吳三桂剛剛叛歸山海關之時,內院大學士范文程上書多爾袞,認為「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是我非與明朝爭,實與流寇爭也」。主張立即出兵進取中原。
他提出,「戰必勝,攻必取,賊不如我;順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賊」,因此要一改以往的屠戮搶掠政策,「嚴禁軍卒,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