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第十九章 紅似花米飯鋪
更新:02-27 00:40 作者:素布可奈 分類:軍事小說
直到望見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清綺郡主才停下了口中講述,雙方各有兩名婢女跟隨,加上李家四名人高馬大的護院家丁,他們這一行還是很引人注目的。
原本空闊的露天場地上早已熱鬧起來,不光是南來北往的車流、人群,還有家畜的哞咩,商品的色彩,高聲吆喝的叫賣,鑼鼓喧天的戲曲唱段與喝彩。
由於周邊村落相隔被分散的很遠,這裏的集市,一直保持着十五天一集,但面積足夠大,足足佔據了幾十畝的空場地。
每個鄉鎮集市各自有自己的集市,日期雖然相互各異,但這處每逢初一十五的重大集會,卻是長安城郊外所有小型集市的大集合。
這個被稱作驊浦大集的名字由來,是因為不遠處是整個長安城最高的驊浦峰,不知何時約定,也不知何時開始,鄉俗村志里也少有集市的記載。
總之一直延續至今,存在於每個村莊的角落,存在於每個村民的記憶里,它的存在,也許已經有幾百年了。
剛剛來到,李之就被深深吸引了,與城市相比,鄉村常常是寂寞的,寂寞久了,便嚮往那些沒有來由的熱鬧,而集市,就是衍生這種熱鬧的地方,是熱鬧的所在。
它像一個標點,座落在鄉村的一角,安靜,而又充滿了神秘,仿佛潛存着一股強大的活力,只需一個聲音稍稍攪動,就能喧響出集體的笑聲,喧響出一種生命的能量。
在一個鄉村里居住,如果沒有商鋪可以,但是倘若沒有集市,這個鄉村就顯得冷清,孤僻,不盡人意。失去了人與人、村與村之間的消息溝通,這個鄉村才真的成了一個閉塞之處。
在某種程度上,集市就好比是鄉村的血管,而農貿產品就是集市輸入輸出的血液,新鮮的農副產品需要從這裏輸送出去,以滿足城市裏的不足。
城裏的往來木質車具,孩子們的新奇玩具,先進的農用機具,時尚的各年齡段的服裝,也要這樣從城市裏運輸進來,走向山區這一個個偏僻的村壤。
它屬於山區的鄉村的,集市能夠延續到現在,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一定有它的價值體現出來。
他們一行人並沒有直接加入進去,而是由李之和清綺郡主相當熟諳的引到集市外的一條街店之內,那條簡陋小街長達上千米,百種飲食,異常珍滿。
這裏充斥着長安城久享盛名的蕭家餛飩、庾家粽子、櫻桃畢羅(飠畢飠羅)、冷胡突、熱洛河、生魚片、蒸麝麝、皮索餅、駝峰炙、猩唇、熊白、糖螃蟹、鯉尾、對蝦、蝦生、龍蝦、烤全羊、蒸全狗等招牌,當然八九成是假冒偽劣。
因為地域原因,飲食習慣的胡人化早已在當地,和本地特色飲食文化融匯在一起,胡人是我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稱呼,漢以後也泛指外國人。
唐朝前期已是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對外交往頻繁,宗教信仰自由,遠方諸國來朝者甚眾,戶部曾就此事奏:中國人自塞外歸,及四夷前來降附者,男女一百二十餘萬口。
大量外來人口的擁入,不僅帶來了胡人的音樂、舞蹈、服飾,同時帶來了風格迥異的飲食文化,唐朝上流社會很快出現了一股胡化風潮
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水陸珍饌,在長安城、洛陽城等幾個大城市應有盡有,因而在民間,王公貴族的爭相穿胡服、學胡語、吃胡食之風也被波及。
清綺郡主和李之都極喜歡其中的一家叫做馮家鋪子的小吃店,那裏的櫻桃畢羅是一種炒羊肝一類的葷湯就別致面點。
面點有些類似於有餡心的點心,配以如雞鴨子的黃赤蟹黃,入爐烘焙後砌香以櫻桃、樟皮,再覆以根據鹹甜口味不同的特製調味醬。
二人的口味相近,都喜歡那種咸口點心,再討一碗對應的咸辣味炒羊肝,將之掰碎混雜其中,因為櫻桃將其腥味遮除,入口甘、苦與鮮、香並濟,說不出的舒爽透利。
四位侍女卻是叫了相對甜口的那種,見到主家二人被辣椒逼出的滿頭汗漬,各自竊笑不已。
包括另四位家丁,顯是已經知道接下來的早餐不會僅是這一家,也沒有人擔心吃不飽,早早地吃干抹淨,靜立在一旁等候着。
這家店面里就餐的人很多,原本略顯嘈雜的環境,因為他們的到來,轉眼就清靜了許多,仍有的交談聲也是在壓低了嗓音。
驊浦大集就近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