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44章 新與舊
將近中午,後院備下酒筵,杜中宵請三人入座。三人到了後院,先去拜會了杜循夫婦,又見了韓月娘和孩子,各訴離情,才回到酒筵來。
杜中宵道:「彈指一揮間,回到中原,父母已經老了,孩子都大了,突然之間就覺得失去什麼。官場十幾年,從小小知縣,做到御史中丞,卻總覺得失去了很多東西。」
十三郎笑道:「官人如此說,是年紀大了。我們初到軍校的時候,經常無事,幾個人閒時一起飲酒說話。初時都是感嘆日子清閒,等到後來,開始感嘆世事變化,就知道自己老了。」
杜中宵笑道:「說的是也。在河曲路時,便就不會想這些。等到回了京城,與家人住在一起,突然就多愁善感。或許是吧,我也已經老了。」
幾個人一起笑,飲了一杯酒。
見桌上一大盤煮好的海蟹,竇舜卿道:「此蟹聽說是從登州來,市面上正貴着呢。」
杜中宵道:「不錯,現在正是吃蟹的季節,你們嘗一嘗。聽說以前這味菜在京城極貴,一隻就要一貫足錢。現在通了鐵路,價錢迅速降下來。聽買蟹的說,市面上一隻二百文,還要極大極肥的才好。」
一人拿了一隻蟹,各自剝了,美美地吃了。姚守信擦着嘴道:「自從天下間通了鐵路,四方珍餚都可以入京城,京城人真是好口服。自從鐵路通到登州,市面上就不缺海味,價錢又便宜。到了冬天還有南方來的瓜果之類,再不像從前那樣市面冷清。」
十三郎和竇舜卿一起稱是。他們現在官高俸厚,家庭付擔又不重,生活還是很優渥的。
喝了一會酒,杜中宵道:「楊太尉從嶺南回來之後,一直提舉京城軍校,現在過得如何?我到京城之後,一直想去拜訪他,一直拖了下來。」
竇舜卿道:「比在外帶兵,那是好得多了。雖然常日常事務不少,但官職高,權又大,掌着天下將領都要進的軍校之權,應該說還過得去。」
杜中宵道:「聖上對於現在軍校所教,有些不太滿意。朝中大臣聽說也有過去學的,卻都沒有學到什麼。前些日子朝廷集中大軍,準備進攻党項,前線佈置得不如人意,樞密院卻甚是支持他們。」
十三郎道:「樞密院的人就罷了。從三年前整訓開始,就說樞密院掌軍令,直管在外帥府。實際三年過去,除了多了幾個官員,根本沒有大的改變。他們對戰事的理解,實在稀鬆得很。」
姚守信道:「十三郎說的不錯。一直到今天,樞密院裏還沒有懂炮的人,軍中的火炮,全是按河曲路時的配置。為什麼有那麼多炮,各種炮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配到那樣的職級,沒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說是為天下之帥,他們這個樣子,怎麼能指揮禁軍作戰!」
竇舜卿道:「沒有辦法,京城中的樞密院和三衙,都沒有大改。——其實也沒法大改,裏面的將領和吏人,多是世代為此,改了他們做什麼去?只要人不大變,讓他進軍校學,又能夠學出什麼來?我自己恩蔭出仕,也算是將門世家,最知道這些事情。許多將門世家是從五代的時候傳下來,一兩百年間家裏就是吃這晚飯的,突然大變,他們實在接受不了。」
十三郎道:「如今內外清明,世間不知道多少賺錢的法子。這些將門不從軍,也可以做別的,如到工廠里做事,又有什麼不行?現在官營工廠,許多都是從本地招人,官員本就做的不好。」
竇舜卿道:「兄弟,你說的容易,實際做起來卻難。以前的軍中,不重文字,只重弓馬武藝。這些將門世家,除了富貴人家,一般的小門小戶,許多都不識字,只有一身武力。現在不同了,用槍用炮,武藝再好,一槍就倒,他們看家的本事沒了太多用處。去學現在打仗的方法,正是他們的短處。而且,這些人的數量可不少。京城數十萬禁軍,都是從哪裏來的?許多都是這種世代從軍的。他們已經兩百年間不知稼穡,突然沒了軍糧吃,會鬧出事來的。」
姚守信道:「而且京城與其他地方不同,這裏閒人多,吃的外地運來的米,與其他地方的人可不一樣。在京城,只要你有錢,能富貴,無人問這富貴是怎麼來的,只是看着羨慕。若不是軍隊糜爛,從軍向來是這些閒散人員的出路之一。以前只要身材高大,弓馬嫻熟就是好兵,就能富貴,突然間變成需要入校苦學,閒散人員哪裏能夠接受?所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