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時代 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細節決定成敗
更新:09-04 19:38 作者:十年殘夢 分類:軍事小說
人體工學,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在日常之中逐步摸索出來的,也就是中國依靠着計算機和日常生活之中的積累數據,這才最終獲得了突破,從最開始的不太突出,到後面,效果非常出色,這些積累,隨隨便便就使用到了這些改裝車上面,當然效果顯著了。
日本第一次接觸,感覺到非常的神奇,不但舒適度達到了水準以上,就連各種細微的地方,也讓人滿意,比如說,方向盤和潛望鏡,美軍的坦克,更多的照顧美軍自身的情況,日本在繳獲之後,沒有能力對他進行調整,一些個子較矮的日本兵,在操縱坦克的時候,不得不站着操作,這樣的還為數不少。
東亞民族,在人種上面,就沒有歐洲的白人高大,再加上生活條件的不同,沒有足夠的蛋白質的攝入量,平均身高要矮一點,日本就更是這樣,在這個時代,5米就是比較標準身材,超過6米就是高個子了,而美國卻已經平均接近65米,15公分的高度,坐下的話,很難的看到,只能夠站着好一點,還必須要貓着腰,這樣對於駕駛員和火力手的消耗非常的大。
短時間的戰鬥,這沒有問題,長時間的奔襲的話,這可要了命了,有些東西,不是能夠堅持就可以堅持的,一個人坐在沙發上,可以做大半天天,可是如果站着,即便可以,這種疲勞程度,是截然不同的的,短時間可以用意志力來堅持,長時間的話,那是拿性命和戰鬥開玩笑,之前日本是沒有的選擇,他們沒辦法對美軍坦克做任何的修改,還好中國可以。
戰鬥本身就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為什麼說在海戰之中,雙方同等規模的戰艦相互戰鬥,也要看狀態,訓練有素的和有經驗的,就可以發揮的比新手高的多,一部分是經驗等無法捉摸的東西,可是另外一部分何嘗不是平常心這樣的心態,在舒適環境之下,讓所有的戰鬥人員保持者愉悅的狀態,這有利於發揮出他們作用。
日本方面的坦克兵,對於此大加讚賞,可是中國卻很不屑,這才是哪裏跟哪,對於這些坦克的改裝,不過是加強了一下減震,最多是坦克之中人的舒適度減少了,坦克本身的晃動還是沒有減弱。至於人體工學,這就更加不值一提,日本方面沒辦法對座椅,潛望鏡高度,甚至是整個坦克之中的佈局都可以輕鬆調整的程度,這些細微和簡單的改動,就可以讓整體的性能提升一個檔次,當然了,是基於美國的坦克的基礎上面。
至於中國方面,早就已經上升到了另外的一個高度,已經從性能這一個方面,增加到了舒適度了,比如考慮到晃動的性能,在大部分的野戰的情況下,都可以保證自身的平衡,不再晃動。這不但可以減少坦克的機械磨損,並且保證坦克在遠程奔襲之後保證戰鬥力。坦克遠程奔襲,晃悠七八天,跟在比較舒適的前提下,行駛七八天,乘員的狀態絕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武器再怎麼強大,還是要人來操縱,如果一隻裝甲隊伍,所有駕駛員都陷入到萎靡不振的情況下,又能夠發揮出多少作戰能力。
這一點,還是美國在二戰之後才意識到的這一點,在二戰之前,無論是美國,英國,德國還是蘇聯,他們在設計武器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武器本身的性能,人要服從於武器,適應武器,而不是武器適應人,甚至在一些國家,不適合武器,或者意志力不夠強。
武器的惡劣程度還沒有到達一定的程度,最多就是難以忍受一點,一些意志強大的,還是可以堅持,可是一些光膀子駕駛坦克,渾身汗流浹背,或者是穿着棉襖駕駛飛機的,這些勉強可以控制着這些坦克和飛機,可是這些人在這樣的狀態下,能夠保證完成坦克或者飛機的基本的功效已經是不錯了,別說進行複雜的戰術機動,或者執行作戰任務。
二戰之後的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大國,這樣人體工學和舒適度,最開始的時候,被蘇聯宣揚為老爺兵,一種腐化的象徵,可是伴隨着時間的推移,一部分歐洲國家開始參考這樣的方法,並且認識到了這個好處之後,人體工學在世界上推行了起來。
後世的中國,因為錯過了幾十年的時間,在後世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更多的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故而在哪個時代,中國的飛機也沒有考慮這個方面,一直到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在經濟和科技等諸多方面,逐步的追上了世界先進的水平的前提下,才開始考慮這一點。
不過,競技車隊,是最